新北市雙溪區柑腳中坑古道--1090704
(圖-中坑古道)
中坑古道位於新北市雙溪區長源里中坑地區,這條百年歷史的古道已落寞許久而被時間遺忘,最近因為探詢淡蘭古道(昔日淡水廳至噶瑪蘭廳之間往來的通道,古道分為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南路商道,中坑古道屬於中路,經平溪或坪林、雙溪,與崩山坑古道--柑腳至雙溪大坪--,都是淡蘭百年山徑的重要路段)而路線被整理報導而熱門起來,這條昔日茶商往來淡水宜蘭的舊路捷徑,就位於雙溪(柑腳)與盤山坑間的中坑溪走,古道上有百年福德祠、石砌拱橋、廢棄古厝等歷史遺跡及梯田,沿途會有三次穿越溪流,行走於古道上遇見這些廢棄的一層層石崁梯田草原,不僅碧草如茵且佔地遼闊,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由於草原上的造型巨石(青蛙石)、橫臥草皮,更是必拍的景點,而因為有護溪,流水清澈而純淨,溪中魚群悠游,山谷靜謐,環境無汙染,空氣清新,這綠野幽谷,可洗滌身心。古道於第一次過溪後,往前行不久會分左右而線,於中坑溪上游會合,中坑頭鞍部即為中坑古道終點,雖是終點,但為十字路,是崩山坑、闊瀨、枋山坑往來的交叉點。
根據網友的登山經驗,左線路面好、景點多、風景優美,只有兩處過溪水稍深,而右線並無景觀且路面泥濘,多處過溪,與其左去右回環狀,不如左線原路來回,今天因為天氣炎熱,加上阿樹、國泰、同學阿昇都來參加,所以走多遠、算多遠,因為中午還要去平溪怡如小吃店用餐,所以採走左線方式,因為第一次來中坑,沒想到中坑地區的環境如此自然優美,步道前段因為可行車,所以寬大好走,而且都是沿著河岸走,時有涼風吹拂,後段沿著梯田及溪流走,綠油油的一層層草原,讓人心曠神怡,這些梯田已無人耕種還能保留下來而沒有荒廢至雜樹叢生,也是奇蹟,據說是因為有養牛來吃草,方能維持此美景。而除部分地方因梯田無遮蔭外,步道原始且部分路面有用石塊舖設,路況良好,因為最近網路多有介紹,來此爬山健行的人多了,所以不時會遇到山友,顯然這條步道是相當吸引人的。
行車路線國道3號接國道1號接暖暖交流道下經過暖暖市區接2丙快速道路往雙溪過平雙隧道後,往右下走雙柑產業道路至柑林國小,續接雙柑產業道路往盤山坑即可到中坑古道。
從2丙左轉雙柑公路經過柑林國小威惠廟,來到盤山坑由此(盤山坑產業道路「外柑腳高分電桿45」處)左轉往下進入中坑古道。
雙柑公路路標。
過中坑橋就是中坑古道。
中坑橋前的停車場。
中坑溪整治後的美景。
中坑古道從中坑橋開始走。
一開始路很寬。
原來車可以開到這裡。
過橋進入古道。
中坑古道往右走,好像進城門。
門旁是百年福德祠,保佑來往旅人平安。
經過柚子園。
沿著中坑溪走,風景很好。
溪中有許多小魚。
經過一處民宅,在地地主張先生所建,用來休閒,且於溪上築一座亭叫熊熊(照片右側,有點擔心大雨或颱風來時,該亭能否承受),除泡茶外,還可以躺下來享受山林的清涼,他還打算再另建一座發呆亭,名字就取--熊熊發呆亭--,同學啟芳從師專畢業即分發在柑林國小教書,張先生是其學生的親戚,因為啟芳兄能寫一手好字,所以應允幫忙題字,張先生則說請同學吃這裡的原生溪魚,特此記事,下次來時,大家再來吃魚,所以刊出走中坑古道,記得報名。
中坑古道第一次過溪登山口。
中坑古道地圖。
幸好昨天沒下雨,所以很安全過溪了。
進入梯田區,草原風光很美。
中坑古道沿著溪邊走,非常舒服。
這裡是左右兩線的交叉口,取左線,右線要過溪。
沿著梯田及溪邊走,今天很幸運沒有遇到牛群。
中坑古道標誌,海拔205公尺。
遇到桃園來的熱心山友,幫我們拍照。
第二次過溪。
過溪前的梯田草原。
中坑溪風光。
來到青蛙石,超像的。
青蛙石旁的梯田草原。
中坑古道左線前段的草原非常美。
進入林蔭中。
有駁坎,過去這裡應該有人居住。
古半月型石橋,非常樸質美麗,與山林美妙結合而無違和。
石鋪古道,非常有味道。
中坑溪潺潺的水流,非常清澈。
草原的大石,許多山友會在此拍照打卡。
中坑溪上游的風光,非常美。
好清澈的水啊。
沿著乾溪走。
來草原躺一下。
第三次過溪。
中坑古道從中坑橋至此,起伏均不大,所以非常好走。
來到古厝地。
古厝地的風情,據張先生說這裡是他們家的老宅,已經荒廢。
屋主張先生設置水槽供登山客使用,掬一把清水,洗滌暑熱。
因為天氣熱,流不少汗,在古厝地休息至10點半就下山,去張先生宅前溪流休息,享受清風,不想走的太急、太趕,下午還要帶國泰、阿樹去龍潭摩里沙卡木工廠玩木頭,所以不宜走得過累,而主要原因還是中坑古道有美景,慢慢來可以享受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