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423三民蝙蝠洞羅馬公路溪口吊橋
氣象報導今日仍有雨,以為會是溼答答的天氣,沒想到來到三峽雨已停,讓我們心情提升不少,每次經過三民,蝙蝠洞總是被略過,今天還是要造訪一下。從三峽走台3線往滿月圓方向到三民,左轉((台7線)往角板山方向12.1k處三民東光橋後左轉(桃114)即可到達蝙蝠洞。
三民蝙蝠洞位於桃園復興鄉三民村東側的林中溪谷旁崖壁間,因蝙蝠棲息而得名,但人潮踴躍,蝙蝠早已不見蹤跡,岩洞崖壁寬敞明亮,洞前有小瀑布流瀉,瀑布下方有清潭,更顯得清幽。
蝙蝠洞前的停車場並不寬敞,約可容納10部車左右,步道的石磚鋪設整齊。
由於前幾天下雨,步道非常濕滑,所以要小心行走。
步履蹣跚的走。
不銹鋼圓柱是景觀瞭望台,可眺望三民一帶的風光,而旁邊左下的步道是前往蝙蝠洞。
因為天氣尚未放晴,景觀台上的景致,仍是粉黛山嵐之色。
遠山含笑,近景男兒多英雄。
笑容可掬的美女群。
往蝙蝠洞步道的一景,雖然有點雜亂,但景致仍不失樸拙自然。
蝙蝠洞很大,可容納千人,溪旁的小瀑布,非常靈秀可愛,但遊客來此烤肉郊遊,卻非常沒有公德心,垃圾滿地、石桌髒亂,與一旁美景,顯不相當。籲請大家注意,一定要帶走自己的垃圾。
美麗的瀑布。
蝙蝠洞內大家的合照。
基國派老教堂的入口。基國派位於桃園縣復興鄉,所謂基國派並非基督教的分支,而是當地的部落名,泰雅語原為「克亞國派」或「克那穀排」,後演變為「基國派」。基國派老教堂是桃園復興鄉的泰雅族舊信仰中心,最初建於民國五十二年(1963年),由黃榮泉牧師設計,孫雅各牧師、陳忠輝牧師、美國青年軍等籌措經費,動員了全村居民同心協力從蝙蝠洞附近搬運石塊堆砌起這座教堂,教堂建築線非常優美,屋頂上的石字架也是石頭砌成,歷經滄滄歲月仍屹立不搖,成為假日遊客拍照遊憩的小地方,老教堂也是台灣歷史百景之一。
基國派老教堂前的說明牌。
基國派老教堂,沒有華麗的外觀,也沒有禮拜的人群,更沒有嘹亮的鐘聲,只有寧靜、古樸、簡單,正好與山和雲為伴,還有我們的慕名而來。
從羅馬公路遠眺羅浮部落。
羅馬公路(羅浮至關西馬武督的簡稱),目前已成為自行車的天堂。要到溪口吊橋,從羅馬公路往關西方向,到溪口部落時,看見一座景觀台時,要右轉往下,即可到達溪口吊橋。
下溪口吊橋,吊橋僅容納15人,應該是年代久遠,中間走道僅用二片木板釘製而成,走起來搖搖晃晃,旁邊有工事,研判應該要做新吊橋。
吊橋全景。
早期從石門水庫可以搭船到此,目前水庫已大量缺水,淤沙顯現,已不復見去年湖面遼闊的景觀。
走過吊橋,此處往上走是前往角板山公園,約需20分鐘。
告示牌的步道指引,上頭有人書寫步道損毀,我們只是來此走走,並沒有要走到角板山公園。
我們的午餐--泡飯配小菜。
泡飯的湯頭---香菇肉燥貢丸菜湯。
從美腿山眺望石門水庫,缺水---很嚴重哦,所以...要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