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薯榔尖
氣象報導,夏季快要來臨,但春雷卻遲遲不響,已經破了61年的紀錄,這週東北季風將壟罩北台灣,下雨機率大,將有機會響春雷,上次登薯榔尖走錯路,這次已詳實看好路線,絕不會再失誤,但天氣總是捉弄人,在集合地甜客廳前,下著毛毛細雨加上淡淡的霧,我們仍決定不改行程,穿雨鞋登山,想起宋蘇軾的一首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他人皆因天雨而不外出,我們鶴立獨行,所以能享受恬淡寧靜的山野風情,欣賞自然風光的水色雲煙,呼吸一路暢快的微微清風,遠觀變化萬千的層層山巒,可真的是賽神仙。車到一坑口,雖然有些毛毛雨,但不影響我們登山的心情,而為了不走回頭路,所以人下車後,其他車輛前往二坑口停。之後,沿著河岸開始走,沒多久就到登山口,開始今天的登山行。
薯榔尖登山步道導覽圖--薯榔尖因為山形像樹薯而得其名。
導覽圖中從登山口單攻薯榔尖路程約6.5公里,其實是錯的,應該是平溪三尖的步道總長6.5公里,從一坑登山口單攻薯榔尖約1小時可達(路程不知),但因為一路直上,從海拔250公尺爬升的622公尺的山頂,路程並不長,所以圖表資料錯誤,從薯榔尖下到二坑口僅1.5公里。10:20分開始登山。
因為年代久遠,告示牌資料已腐朽了。
注意--登山口在此--直行是前往越嶺古道,右邊階梯才是登薯榔尖的登山口,樹上鐵製的標誌非常小且不明顯,從剛剛的入口到此約100公尺,左邊有一座橋梁。
一路陡上,路跡明顯,不會走錯,但幾乎沒有平坦的步道。
太累了,面無表情,反光的雨衣,很亮哦。
都是雜木林,路跡明顯,雖然天候不佳,但走在樹林內,並不會被淋濕。
擺出勝利的POSE,雖然很累,但心情愉快。
我的相機起霧了,所以照片有著濛朧美。
上下圖比一比,還是芙玲及鴻鈞的相機好,在天候不佳時可以比較出來。
11:25全員攻頂成功,薯榔尖--標高622公尺--三等三角點。
可愛的冠勛,別擋住,好像很累的樣子。
薯榔尖一路往陡上,惠玲登頂時說從來沒有這麼辛苦的爬山,因為山頂雲霧濃烈,擋住了所有的景觀,山上還有一面國旗飄揚,我們才停留一會兒就下起雨來,我們就匆匆下山了。雖然如此,想起唐朝詞人張志和寫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其實心境上,飄渺的雲霧,微微的雨絲,讓每一個遊子會有不同的感受,斜風細雨不須歸,更是有以天地為家的胸襟的展現,但為身體健康,還是避免淋雨、下山好了。
誠如昌兄所言,下雨天哪有人玩得那麼駭的,我們就是如此,快樂是一天、悲傷也是一天,您看呢。
森林的小精靈出現了,您有發現嗎?
上圖的精靈,其實是雨點與閃光燈的結合呈現的效果。
遠眺平溪的山嵐。
下山的路全部都是花崗岩石所鋪成的,非常好走。
是檳榔姊妹花嗎?
來到出口了,右邊是公共廁所,旁邊柏油路往下走可走到停車場及二坑口的礦坑,那兒已整理成古蹟'。
12:10分停車場旁的標示。
準備我們的午餐中,有控肉、油雞、泡菜、豬耳朵、青菜、炒豆干、控竹筍、苦瓜、油豆腐及蘿蔔湯。
我們的午餐主角---控肉飯的控肉。鴻鈞說,在山上他已經飢腸轆轆,就很想趕快下山。
美食---油豆腐--馬上見底。
上下兩張為平溪美麗的風光,很像山水畫。我們欣賞美景、吃午餐及泡茶,享受週日下午的悠閒,很美吧;因為明天要上班,所以2點40分,我們就打道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