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礁溪鵲子山(礁溪富士山、鴻子山)--1020525
(圖--登鵲子山中途拍攝的景致)
鵲子山位於宜蘭縣礁溪鄉,又名鴻子山、鵠子山、礁溪富士山,海拔 679 公尺,山頂有顆編號 839 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名列台灣小百岳之一。鵲子山屬於雪山山脈外圍的獨立山頭,不論從北宜公路下九彎十八拐,或從國道五號出雪隧近入宜蘭時,就會看到它突出於山嶺間的三角的山形,遠望有點像日本的富士山,所以被稱為礁溪富士。
就宜蘭縣礁溪鄉而言,鵲子山位於北端,山頂可眺望蘭陽平原、太平洋,視野極佳,攀登的過程可以享受漸層次的登高望遠,並穿梭於綠油油的小草中,尤其當微風徐徐、大海藍藍、白雲飄飄及遠山朗朗,坐於小山頭,享受這自然美景,將是多麼令人陶醉啊。鵲子山並不難親近,登頂路線基本上有南北二個方向,一是從北端的「圓通寺」(北宜公路於58.9K處叉路上新花園牌進入)旁起登,程較長較平緩,約60分鐘可登頂,大多數人是走這條路線。二是從礁溪忠孝路一巷直走產業道路至清修宮,由清修宮旁起登,約90分鐘可登頂。我們當然選擇從圓通寺起登。
行車路線為國道五號頭城交流道下,接9線北宜公路往上新花園(往坪林方向),約於59公里處左轉進入上新花園,在右轉進入圓通寺,可停車於圓通寺旁。
從北宜公路59公里處看鵲子山,形狀近似富士山,難怪有礁溪富士山之稱。
登山口從台9線北宜公路59公里附近,從宜蘭方向來左轉往上新花園。
進入後注意往圓通寺方向,登山口在圓通寺附近。
這裡就是礁溪圓通寺,非中和的圓通寺。
圓通寺對面景觀,十足的鄉間幽靜的景致。
圓通寺前小路合影,我們約9點30分出發。
在這裡右轉,約50公尺就是登山口。
過小橋的前方右側山徑就是登山口,有綁登山條。
進入山徑後,路跡還算明顯,一開始是進入松樹林。
路旁雜草叢生,登山客似乎不多。
這裡可往前或往右上,我探路後選擇往右上,這是有原因的。
往右上的路跡並不明顯。
答案揭曉,原來這座小山是鵲子山的東北峰,海拔約450公尺,此一水泥條立於大正十一年十二月。
剛才如果往前,就會繞過鵲子山的東北峰。
鵲子山的東北峰的視野很棒,遠處可清楚的看見龜山島。今天老天對我們不錯,沒有大太陽,所以走於透空處,還不至於曬太陽。
鵲子山的東北峰的另一面山景(應該是雪山山脈),很美。
鵲子山的東北峰合影。
離開鵲子山東北峰,續往前行,在矮小芒草中前進,路跡已被雜草淹沒。
遙望海邊,開闊的景色,令人心動不已。
大家在芒草叢中前進,幸好這時沒有大太陽。
爬的越高,看的越遠,眼前的美景,讓我忘卻登山的辛苦。
登山道幾乎都在草叢中尋路前進,偶遇幾棵松樹。
以為鵲子山似乎不遠了,其實還在後面呢。
登山道下看海景,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特色。
又是另一種感覺。
從這張可看出,我們是在草叢中找路。
往前的登山道,也是在草叢中。
登鵲子山,這裡才是辛苦的開始,因為必須穿過高大的芒草叢中,建議一定要穿長袖與帽子,因為芒草會割傷手臂或臉。
因為前幾天下雨,所以山路泥濘不已,非常難走。
地上的泥土路很滑,不好走,幸好我有帶竹杖撐著。
你一定很懷疑,這種路怎麼走?我起先以為只有一小段,沒想道走了十幾分還在芒草叢中。
我想她們離我有一段距離,因為路非常難走,又有芒草會割傷人,所以我喊不想走的可以回到東北峰等我們。
終於有一段比較像登山的路了。
終於進入雜木林中,雖然路很濕滑,但總比芒草叢好。
鵲子山似乎在眼前了。
又是芒草叢,這一段非常辛苦,是我登山以來除加里山外,最不好走的,因為又泥又滑。
回首來時路,很難走的。
鵲子山,我終於登上來了,這時10點30分,一小時攻頂,但穿過高大又悶熱的芒草叢,加上濕濘的泥土路,想必下山又有一翻跌倒景像了,這似乎是不很辛苦但卻相當難爬的一座山。
鵲子山(鴻子山),又稱礁溪富士山,海拔679公尺,有一顆編號839的三等三角點。
鵲子山山頂視野不錯,但有部分被芒草遮住了。
鵲子山山頂看礁溪、宜蘭的海岸線,非常棒。
只有四個人攻頂成功,雖然鵲子山很近,但少人爬,攀登因要穿芒草叢,相當辛苦,我們的腳都是泥濘。
最近一次的登山條是102年4月23日。
下山時看到的雪山山脈。
下山還是要走泥濘的路,非常滑溜,我們都跌好幾跤,所以走的很慢。
終於穿出芒草叢(花了35分鐘),有種仿如隔世感覺,因為下山比上山難走。
經過東北峰,就快回到圓通寺。
11點30分鐘回到圓通寺,我們四個的鞋子好像泡過泥水,褲子也是污穢不堪。
中午我們選在圓通寺外的松樹林吃芙玲昨天包的粽子,還有冰紅豆湯。
在林下泡茶,清風徐來非常清爽,感覺相當舒暢。
松樹上正盛開的蘭花。
圓通寺外,有一戶民宅是用石頭砌成,刻有--王宅--前有鯉魚池,鯉魚優游其中,鄉間的美景,盡收眼底,尤其在此山中,更屬世外桃源。
可惜的是鵲子山的登山道年久失修,易受傷滑倒,所以下次造訪的機會不多。這時我才想起網路的資料顯示可以不用原路來回,在山頂時忘記可從鵲子山頂的另一頭下來,這時我才覺得自己像個傻瓜,竟然原路來回,走那麼辛苦,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