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台中石岡后豐鐵馬道騎單車--1020215
(圖-后豐鐵馬道舊山線鐵路上跨大安溪鐵橋)
后豐鐵馬道起點在國道四號線高架橋下方(石岡區往東勢端),終點至后里馬場,全長共4.5公里。沿途風景包含從起點至大甲溪花樑療橋間長約一點九公里的自行車道,期間穿過花梁鋼橋及9號隧道,從9號隧道至終點后里馬場長達二點六公里的自行車道,沿途風景絕佳。而后豐鐵馬道具有相當的歷史意義,這一段路曾是縱貫鐵路的一部份,於民國87年(1998),舊山線改線後而廢棄,鐵軌拆除,昔日火車鐵輪轟隆駛過的鐵道及隧道橋樑,如今成為單車鐵馬悠遊的休閒路線,雖然后豐鐵馬道短短四點五公里,即包含1.2公里的隧道,及380餘公尺跨越大甲溪的花梁鋼橋(全長382公尺),這座鐵橋是昔日舊山線的四座鐵橋之一,完工於日治時代明治41年(西元1908年),歷史已超過百年,被文建會列為歷史建築,在花梁鋼橋上可欣賞大甲溪沿岸風光,景色絕佳,以及特殊的隧道穿越經驗(與福隆自行車道類似),讓騎單車成為既豐富又有令人驚豔之處,是后豐鐵馬道特別吸引人之處。
東豐綠色走廊的舊名是東豐鐵路,又叫做東勢支線,建於民國四十七年,是台灣山線鐵道的支線之一,貫穿豐原、石岡、東勢三地,鐵路建築主要因為東勢地區的大雪山林場,光是紅檜、扁柏和杉木的年產量就有七萬五千噸,修建石岡水壩工程也有一百一十萬噸的材料待運,加上民間的農特產品不下十萬噸,東豐鐵路因此應運而生,對鐵路沿線的居民來說,東豐鐵路是一段過去生活的回憶。東豐鐵路綠色走廊是全國第一條由廢棄鐵道改建而成的自行車專用道,也是國內最早起用的封閉型自行車專用道,全長十二公里,沿途風光明媚、景色宜人,田園、樹蔭相伴,沒有車輛干擾,充滿了踩踏單車的樂趣,成為假日大人、小孩最愛的去處。
行車路線為國道1號或3號接國道4號,往東勢方向,於下4號國道後,國紅綠燈迴轉,右轉穿入小巷就許多租單車的地方。
盛開的八重櫻,在租單車處拍得。
石岡區的閩式三合院,整理得非常漂亮。
這裡是我們騎單車的入口,左方往后豐鐵馬道,右方是東豐綠廊單車道。
我們從入口往左方準備先騎后豐鐵馬道,這一段仍是東豐綠廊單車道。
這裡開始后豐鐵馬道,往花樑鋼橋及后里馬場的地方。
開始這一段后豐鐵馬道有點曬,但因為氣溫不高,卻有秋高氣爽的感覺。
后豐鐵馬道整理得很美,所以假日來騎單車的人很多。
來到花樑鋼橋,這一座橋歷史悠久,跨越大甲溪河床,景色優美。
花梁鋼橋(全長382公尺),這座鐵橋是昔日舊山線的四座鐵橋之一,完工於日治時代明治41年(西元1908年),歷史已超過百年。
花樑鋼橋前合影。
花樑鋼橋有小西螺大橋的味道,這座橋經歷921大地震,依然挺立,顯見構造相當堅固。
橋下大甲溪的流水。
過了花樑鋼橋來到9號隧道南口,九號隧道長1269公尺,南口上方有日治時期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所題「氣象雄深」四字,是舊山線九座隧道中最長的隧道,也是后豐鐵馬道最具特色的路段。
單車通過這百年歷史的舊隧道,也彷彿走進入時光隧道裡。
來到9號隧道北口出口,出口的上方有後藤新平(日治時期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任期內著名的民政長官)所題的「潛行不窒」四字,北口腹地較寬,很類似福隆單車道的入口。
在隧道北口出口休息一下等其他人到來,續往后里馬場。
在隧道北口的楓樹。
出北口後開始下坡,往后里馬場。
往后里馬場的自行車道相當寬,左是省道,右是縱貫鐵路線。
后豐鐵馬道的解說牌。
寬敞的后豐鐵馬道,騎單車非常舒服,尤其道旁綠樹夾蔭,相當愉快。
很快來到后里馬場。
后里馬場前合影。
準備往回騎了。
回到9號隧道口,這裡有科大樟樹公,旁邊竟然長一棵榕樹,非常特別。
后豐鐵馬道旁的雛菊盛開,非常漂亮。
這片雛菊田是后豐鐵馬道冬天最美的裝扮。
我們走完后豐鐵馬道后,繼續騎東豐自行車綠廊道,終點預計是石岡壩。
這段東豐自行車綠廊是朴子口。
東豐自行車綠廊道上一棵盛開的八重櫻。
來到石岡壩。
石岡壩的壩頂豐光。
離開石岡壩已過中午12點,準備去三義吃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