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山健行---0826-28
合歡群峰位於南投縣仁愛鄉與花蓮縣秀林鄉交界處,同時也是大甲溪、濁水溪及立霧溪的分水嶺,此區共有合歡主峰(H3416m)、北峰(H3422m)、東峰(H3421m—台灣高山百岳名列第35)、西峰(H3145m)、合歡尖山(H3217m)、石門山(H3237m台灣高山百岳名列第66)及石門山北峰(H3275m)等七座山峰相連,其中的合歡主峰、北峰、東峰、西峰及石門山等5座山峰更是名列台灣高山百岳。
合歡東峰是合歡群山除主峰、石門山外,最易親近的台灣百岳,我已爬過二次,每次來都有不同的感受,由於山上雲霧飄渺,瞬間的變化極大,尤其廣闊的視野讓人流連,即使來過很多次了,那開闊的高山草原、層層山巒堆疊、清新冷略的空氣,都令人期待,尤其是被大自然擁抱的幸福感,感受制高小天下的心境,總是令人興奮不已。不同的月份,合歡山總呈現不同的面貌,尤其5月來時玉山杜鵑盛開的美麗景色,更讓人感嘆造物者的神奇。
由於8月30學校要開學,這個週末是暑假的最後一個假日,因合歡山的美景值得再三體驗,故安排大家週五下午出發去避暑,沒想到南瑪都颱風拉警報,根據氣象報導我們有可能遇上,但幸運的我們仍決定如期舉行,相約26日下午4點在清水休息站見,沒想到大家準時到達,出發直奔霧社萬大電廠,晚上住台電宿舍。
這是我們26日的豐盛晚餐,是各家精心準備的,有十幾道菜,大家吃飯喝啤酒,非常開心。
飯後大家在客廳閒聊。
一早6點半起床,7點半出發,出發前在宿舍前合影,雖有起雲,但仍是豔陽高照。
台14甲線遠望山下的美景。
來到清境農場。
從清境農場看到層層山巒,因南瑪都颱風關係,所以山巒曾現迷濛景象,大家跟山巒說聲--嗨--。
來到青青草園入口, 這不是我們今天來的重點,先趕路上合歡山。
台14甲線過翠峰往山下遠望的美景,真的很漂亮。
來到鳶峰休息站了。
過昆陽管制點,感受到山上寒氣逼人,才驚覺衣服穿太少了。
來到武嶺,氣溫真的很低,我只穿polo衫。
滑雪山莊,是東峰的登山口,也是黑色奇萊山的起登點。
今天因南瑪督襲台,所以旁邊的告示牌標示禁止進入奇萊山。
東峰是我們的第一目標(根據資料顯示來回約2小時),從登山口仰望,只看到低矮的玉山箭竹叢,順著小徑開始用腳及喘氣和低溫的空氣對抗,一直抖上的階梯,我才走沒多久,就氣喘吁吁,是因為高山缺氧的關係,雖然每次登山,剛開始總要辛苦,但一步一步往前走,目標總會到達的,記得第一次登東峰頭非常痛,但利用休息克服高山症引起的不舒服,還是成功登頂。
山上開始起霧了,雲霧是飄來飄去,讓人捉摸不定,我常被這種天氣欺騙,以為要下雨了,結果只是雲霧,其實山上天氣好的很,所以一直往前就是了。
從這個角度看,過了山頂的部分就接近東峰了。
回頭望登東峰的路,也是一片霧茫茫的。
雲霧飄的飛快,也代表快登上東峰了。
果然山上天氣放晴了,山下紅色處是合歡山莊。
8月合歡山到處盛開這種紅色的花。
登上東峰了,山上長了一棵樹型奇特的松樹,很有特色。
東峰頂,山上長了許多矮松樹,有一對日本夫妻來登東峰,直說--太美了--。
從東峰看台14甲線。
同一位置拍的,但雲霧飄的飛快。
我與好友在東峰合影,焦距好像不對。
東峰氣象變化萬千。
從東峰旁斷崖遠拍的黑色奇萊。
美麗的合歡山環山公路。
登頂成功的我們在此合影。
下山了,準備前往第二座百岳。
一路飄著雨絲,我們還是來到石門山,台灣高山百岳之一。
大家在石門山頂合影,雲霧將四週的景觀圍住,看不到景觀。
一隻不怕人的鳥,大概經常有人餵食吧。
當雲霧飄去時,趕快合影一張。
武嶺景觀台,大多數人來合歡山,都是在這裡看風景,尤其不爬山的,這裡有極佳的視野。
中午大家在武嶺停車場吃泡麵,大家因為爬山走路的關係已經飢腸轆轆了,喝一口熱湯,寒氣全消。
從武嶺拍攝的合歡山環山公路,很美的一張。
台14甲旁的古松,樹型非常優美,很可惜大家因為這裡車多又速快,停車空間有限,所以沒能下車欣賞。
台14甲下合歡山的雲瀑 。
來到博望新村,這是電影--異域--遺族(滇緬地區人民居多),移居來台安置之處。
這是賽德克族的抗日英雄--莫那魯道--,在霧社立碑,他的故事可歌可泣,所以目前已拍攝成電影--賽德克 巴萊--,將於9月9日首映。
大家在英雄--莫那魯道--碑前合影。
這是碧湖--萬大水庫--以發電為主。
這大家在總統行館前合影,這裡跳望碧湖的景色最美,如果能來杯咖啡,幾張躺椅,望著藍天白雲,享受午後之悠閒,是多麼幸福。
行館前的古松(五葉松),非常壯碩高挺。
大家在古松(五葉松)前合影。
這是埔里非常著名的胡國雄古早味麵店(埔里仁愛路3號),28日中午大家在此用餐。
這裡是國姓鄉大坪頂的百香果專業區,整個山頂全部種植百香果,還有部分是紫鑽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