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平溪區番子坑古道—1110319
(圖--番仔坑古道)
番子坑古道位於平溪區紫東社區(平溪區東勢里)番子坑(紫東產業道路番仔坑農路),其實番子坑也就是火燒寮,番仔坑古道因為108年參與農村再生計畫後已重新修復的古道,但近期可能走的人不多,已雜草叢生,有些路段路跡並不清楚,要稍微辨識一下方位才不會走錯,而今天的行程是走古道至小粗坑山,回程沿番子坑產業道路回來。番子坑大家都不知道在哪裡,但說起火燒寮當年我們念過台灣地理的就知道它是臺灣雨量最多的地方。根據TONY引述這裡的耆老的說法,早期這裡是原住民的居住地,後來漢人來此拓墾,趕走原住民。原住民遷往更深山的那個地方,被漢人稱為番子坑,地名因此而來,又因為漢人佔據了原住民的土地,原住民生怨放火將漢人蓋的屋寮全部燒光,所以地名才被稱為火燒寮。
我們到番子坑時時僅有我們一輛車,後來又來一部,可是下山回到停車場時已停了不少車。從番喜坑亭旁的鐵橋(歡喜橋)進入步道後,不僅有潺潺的流水,還要涉溪,步道自然而原始,古道上有早期鋪設的石板橋,和多處石塊堆砌的駁坎遺跡,生態豐富多樣,還有逾百年石頭屋(林通古厝),緩坡向上好走,會經過番子坑16號農園及36號石頭屋,到36號時步道就快走完了,會接上番仔坑產業道路,全程都在樹蔭間,中間有一段路跡不明顯,且有碎石坡路非常狹小,雖然不是峽谷,但要特別小心慢走,是很棒的一條步道,參考其他部落客的記載,從入口到36號農園約1小時,結果我們走了1小時20分,主要就是剛剛說的碎石坡路跡狹小,走得慢之故,所以只走到平溪與坪林交界處的福德宮,原計畫去小粗坑山,就不去了,因為回程還有3.5公里的馬路要走,從8點40分停車場出發回到停車場剛好3小時多一些。
行車路線從辛亥聯絡道往深坑走106乙線,過平溪右轉紫來產業道路往東勢格方向,在咖啡棧左轉進入番子坑農路,於涼亭停車。
8點40分來到番子坑古步道入口,在右側停車場。
停車場旁的番喜坑亭,下次來可在亭子泡茶。
番子坑古道圖。
從歡喜橋進入番子坑古道。
進入古道沿著河走,旁就有石砌駁坎。
很快就要過溪。
番子坑古道
水不大,好走。
過溪後就是平緩的步道。
來到叉路,往左過石板橋。
非常古樸的石板橋,青苔正訴說它的歷史。
回拍古橋。
古道沿著小溪走緩緩向上,空氣非常清新。
上到第一個瞭望點。
番子坑16號農園,有1老農正在除草培土,他告訴我們這條路可往坪林闊瀨,約4公里。
資料顯示的舊木橋已重新鋪設,難怪剛剛老農說橋剛鋪好了、安全了。
引途都有番子坑古道指引。
古厝遺址。
來到一處茶園。
古道緩緩向上。
落葉滿地,非常優質的步道。
這段非常好走,也很優美。
古道蜿蜒在山間。
古道旁有老樹。
又一處古厝遺址,可見斷垣殘壁。
古大甕。
這一段番子坑古道路跡較不明顯,有部分在山澗石頭中走。
經過石砌駁坎,古道上處處可見。
開始一段辛苦上坡,路面很小且碎石多,很擔心會滑下去。
路面小的路段,照片拍不出危險的情形。
番子坑古道路標,這裡的戲評台應該是指番喜坑亭,戲評亭在東勢格農路上。
遠處有光。
來到叉路,往右走。
來到茶園,這裡應該是36號。
走了1個多小時才來到番子坑最有名的石頭古厝,顯然我們的腳程慢了。進入古厝沿古厝旁上行。
石頭古厝很有味道,這裡還有人居住。
都是原始的石頭佈置,水缸也是石頭鑿出來的。
石頭水缸,天然水源非常甘甜,把水壺裝滿。
離開古厝。
回拍,如果台海發生戰事,這裡應該可躲避戰禍。
叉路,要往左走,而往上不知何處。
番子坑非常潮濕,所以蕨類植物相當茂盛。
從古厝上來的古道,路跡的雜草多,要小心辨識路,應該不會走錯。
走出番子坑古道了,往右上(小粗坑)續行去平溪、坪林交界。
番子坑農路車不多,今天陽光不大走馬路還行。
往右去坪林,往左去小粗坑,取左。上方是茶園,這裡是坪林著名的茶區。
取左就來到此叉路,執行去小粗坑山,因今天的行行程有點慢,回程還有3.5公里的產業道路要走,所以就不去小粗坑山了。前方右側的福德祠休息一下就下山。
直行往小粗坑山,右側階梯進入福德祠。
茶園拍完照就下山了。
番子坑農路都是這樣的彎道。
下坡路非常好走。
經過民宅。
番子坑農路的杜鵑開花了,3月正是他的季節。
番子坑農路旁民宅植樹(肖楠),很漂亮。
櫻花謝、杜鵑開。
經過萬善堂。
農路沿番子坑溪走。
很美的農路。
11點45分回到番喜坑亭,中午去平溪怡如小吃店吃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