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龍潭區龍潭大池、鄉野遊記--1100404
(圖--龍潭鄉野風光)
今天是兒童節,啟芳兄說清明連假可再安排一次出外走走,昨天因為大阿姨表哥一家來我家吃春捲,今天特別出來走走。北部天氣不甚好,剛好阿來也北上訪友,就一起約來上次與東育、阿樹來走的龍潭大池走走,看看鄉野風光。
龍潭觀光大池又名龍潭湖位於桃園市龍潭區,是龍潭的地標景色之一,為占地約18甲的天然埤潭,具有調節龍潭地區灌溉用水的功能。龍潭之名據說早期湖面遍佈野菱,先民稱之為菱潭陂,相傳泉穴有白石,即使歷經多次旱季,大池始終保持一定水量,倘若久旱不雨,只要在潭畔祈雨即可天降甘霖,先民深感其靈驗,後稱此潭為靈潭陂。後來經有人描繪某晚風雨交加時,發現潭中出現黃龍,因此改名為龍潭陂,又稱龍潭庄,從那時起開始沿用龍潭為此地地名。龍潭觀光大池可泛舟湖中欣賞湖景,湖右側有一座人工島上建有南天宮,潭上有九曲橋、白色吊橋,端午節會在此舉辦划龍舟賽,湖旁有觀景平台、休憩綠廊、濕生植物區、兒童遊戲區、碼頭廣場、情人庭院區等,非常適合一家大小來此旅遊。龍潭大池自行車道,長度約5.2公里,可體驗到從市區到鄉村的美景,起點位於南天宮,今天就從南天宮開始走,隨興看時間,走到哪、算到哪,沿途欣賞大池美景及龍潭的鄉村風光。
今天天氣比昨天冷了10度,昨天還有近30度的高溫,現在大約只有18度,因為沒有大太陽,所以適合來走沒有遮蔭的自行車道,加上自行車道旁的稻田剛插秧苗,原期待1月來剛撒綠肥的波斯菊這時盛開,這才知道早就過了花期,但很幸運地在田埂上發現仍有各色的波斯菊存在,讓綠油的稻田增添無限風光,雖然天氣有點冷,但走在自行車道上,這片龍潭風光真的很美,真的很推薦大家來走走。
行車路線國道3號龍潭交流道下往神龍路龍潭大池的南天宮。
9點15分來到龍潭大池,因為南天宮進入的道路,所以無法進入停車,只好停在老人會館對面的停車場。
因為龍潭大池是開放空間,從老人會館進入繞大池,從南天宮越過吊橋,走自行車道。
老人會館旁的老榕樹。
眺望南天宮。
龍潭大池一隅。
由此進入南天宮。
大池周邊街景。
莊嚴的南天宮。
龍潭大池上的雄偉吊橋,是大池的地標,也是來大池壁來的景點,站在吊橋上可飽覽大池風光。
吊橋上看大池風光,今天過吊橋後,往滿月橋、龍潭自行車道方向走,大池的另一側就不去了。
續往滿月橋方向。
龍潭大池地圖,上頭沒有吊橋,顯然吊橋是這幾年才新增的設施。
大池的兒童戲水區。
大池步道。
大池的木棧道。
金龜樹,樹型真的很漂亮。
經過滿月橋。
進入龍潭大池自行車道。
國道3號橋下風光。
續往龍潭大池自行車道走。
旁有路標,續往前行。
原來圍籬內要件龍潭汙水處理廠,也是將來的環保公園。
橄欖樹掉落的紅葉。
油桐花開。
這片水色真的很美,寧靜的鄉村風很濃。
不同的角度,這片綠水非常純淨。
這裡的樹木是陸總部維護的。
自行車休息點。
這裡感覺很美,好想在這裡泡茶。
自行車道沿著水圳走,右去左回。
看到一處田間存留的波斯菊。
來到六分陂,調節龍潭大池水量功能,回頭就來這裡的涼亭泡茶。
六分陂記事。
波斯菊與別墅,形成美麗的圖案。
龍潭自行車道真的非常有早年農村味道,尤其這片刺竹林。
已經10點45分,今天就走到這裡了。
回拍刺竹林自行車道風光。
六分陂的貓。
回程走另一側的自行車道,仍是沃野良田。
這個石橋非常特別,全部用石頭與灰石接起來的,沒有使用鋼筋。
原來這石拱橋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所以橋旁有特別立碑記事,並以欄杆圍起,僅供參觀,不供通行,這張是回程時楊老師幫我拍的。
田壟上的波斯菊,增添田野風光。
這片樟樹林很美。
大池旁的住家。
回到龍潭大池了。
沿著大池旁回去,11點45分回到停車場。
中午在龍潭的馥園控肉飯午餐,因為那裏停車方便,用餐也非常便宜,吃完午餐開車來到六分陂泡茶,這裡的田野風光極美,不僅有田、有水、更有山,又非常寧靜,沒有人打擾,是泡茶的好地方,約2點才離開回台北,結束今天簡單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