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北投區貴子坑親山步道--1091129
(圖-三慈宮俯瞰關渡平原)
北投區的貴子坑具有特殊地質景觀的小山谷,因地質屬臺北市最古老的地層,屬五指山地層實體觀察區,裸露的岩壁蘊藏豐富的瓷土礦和石英砂,上層是在上層是在80萬年前由大屯火山群所噴發出來的火成岩,下層則是五指山層在造山運動推擠下所形成的褶曲岩層,如此地質景觀十分特殊與罕見。因貴子坑早年以出產陶土聞名,日據時代台灣以北投、鶯歌、苗栗及南投的陶土製成器具較有規模,其中又以北投的規模最大,貴子坑則是該區主要的陶土原料礦場,其所產的北投土潔白精細、品質優良,但因開採過度,導致水土失衡,因此當時被稱鬼子坑。因66年薇拉颱風土石沖刷在貴子坑造成極大災情,自69年台北市政府及水土保持局開始對貴子坑溪、水磨坑溪展開地理生態及整治的復建計畫,才慢慢有了轉機。
由於水土保持計畫,貴子坑園區佔地約10,000坪,將原為瓷土礦場,依其地理環境闢建為休閒活動場所,而引來觀光休閒人潮,並規劃一條親山步道,入口從在水土保持教育園區門口旁進入,最後直接穿過露營區回生態公園到停車場,剛好繞一圈,這樣全長2.4公里;而走完環山步道,一定要繞到教學園區所建的森林浴木棧步道,可以看台北五指山層的古老地層景觀。另外貴子坑並設置有免費的露營場,在園區內有兩處,各設12個汽車露營營位及15個草皮露營營位,露營區佔地約7.4公頃,還有半圓弧式頂蓬活動廣場,這也是台北市唯一的汽車露營場,並提供電力系統、食材清洗區、野餐平台及無障礙淋浴設備。民眾可以來進行野餐、露營、踏青、看地質景觀等遊憩活動。
今天一早參加同事母親的公祭,昨天早上是以前經濟部長官的公祭,但昨天台北地區山邊幾乎都是有雨的天氣,而今天的氣象,根據氣象資料分析只有北投地區無雨,所以決定於公祭後來貴子坑走親山步道,而希艷阿昇今天終於參加了,因為希艷參加為期六周的烹飪課程,本周結束,周日她也能來。因為9點半才從辛亥路出發,所以今天行程是從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室往貴子坑溪方向的親山步道上山,在三慈宮休息後繞一圈下至水土保持教育園區門口,,慢慢走約2個小時完成。
行車路線為台北市方向過來則於北投中央北路二段右轉稻香路,再左轉秀山路於秀山路74巷將車停在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室口的停車場。
10點5分來到貴子坑親山步道口,一般都是從這裡上山,我則喜歡反方向走。
貴子坑親山步道口左側就是水土保持教學園區,旁邊及對面都是停車場,有許多民眾於車子後方放置桌子泡茶、聊天。
貴子坑親山步道口合影,開始今天的輕鬆行。
爬上階梯進入園區就可以看到當年山邊採陶土的遺跡,風景非常美麗。
經過水土保持園區,續往貴子坑露營場。
露營場的表演台有人在熱舞。
原來在練習肚皮舞,原來這種舞蹈除了舞姿曼妙,還可以鍛鍊好身材,欣賞一下續走步道。
出貴子坑露營場。
舊式秀山路85巷,以前我都把車停在這裡,回程再露營場泡茶。續往上走,走階梯過橋就是貴子坑親山步道另一處登山口。
秀山路85巷登山口,旁邊賣窯烤麵包。
一開始就是陡上的階梯,沒有在客氣的,走得氣喘吁吁。阿昇去年剛完成心臟繞道手術,所以走階梯對他而言,也是一種挑戰。
之字形步道上山。
終於愾走完階梯步道了,這一段階梯是新舖設的。
不休息走了約20分鐘終於來到平坦的步道了,前方有座涼亭,是休息的好地方。
眺望台北市及關渡平原。
續往前走,左轉進入產業道路,啟芳兄說,這裡有個諾亞方舟的綠建築,他是用盆栽盆子來綠化屋頂。
長條建築。
往左上去三慈宮。
三慈宮的環境非常優雅。
最重要的是視野極佳,是俯瞰台北盆地的最佳地點,今天時間不多,所以就不去小坪頂了。
親山步道沿著圳溝走,這條水渠是當年小坪頂地區飲用、灌溉的來源,水質清澈無汙染。
夏天來走貴子坑親山步道也很清涼。
從這裡往下走回去貴子坑水保園區,直行是水渠,往上可以到復興三路的清天宮。
階梯往下過橋。
橋下原始的森林風光。
這一段路以前來非常濕滑,青苔很多,今天卻相當好走。
這裡有三座涼亭,視野很好,已經有二座被山友佔據,煮食、泡茶,享受自然。
這座沒有人,休息一下、喝口茶。
前方是洗手間及涼亭,這是貴子坑親山步道的特色,涼亭多,方便老少前來。
開始往下了,這裡的林相很美。
有標示禁止進入林內。
從這頭上山似乎比較辛苦,下山相對輕鬆。
新完成的階梯。
快回到貴子坑水保園區了。
10點10分回到登山口,今天是慢行。
走完步道去水保園區泡茶,本來計畫去北投機廠的采豐餐廳用餐,結果該餐廳已經倒閉了,只好吃水果、泡茶果腹,或許今天走得不夠遠,不累,加上希艷特別帶她親手作得吐司請我們吃,都沒甚麼飢餓感,2點才離開貴子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