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溪湳仔溝生態步道、總督府古道、頭寮山、大艽芎古道繞一圈—1091122
(圖--風景圖)
頭寮山位於桃園大溪慈湖旁,海拔480公尺,又名湳仔溝山或湳溝山,山不高,因山頂有總督府補圖根點基石,所以又稱總督府登山步道,山頂可眺望大溪,視野佳。登頭寮山有好幾個登山口,可從百吉隧道北口總督府步道(又稱湳仔溝古道)、承恩路湳溝山步道,或從百吉林蔭步道中段起都可登頭寮山,而總督府步道口穿過百吉隧道可以走百吉林蔭步道、石龜坑山、白石山,如走頭寮山方向可以通大艽芎古道、溪洲山登山步道四通八達。
今天的行程本想從百吉隧道北口的總督府步道起登,但因為停車及休息問題決定將車停在承恩路底的湳仔溝溪步道旁的停車場,早上太陽小先走湳仔溝溪步道到舊百吉隧道,穿過隧道從總督府步道上頭寮山,在走到大久芎回到承恩路停車場,在停車場旁泡茶。一大早走湳仔溝生態步道非常好,因為太陽不大,不僅空氣清新、步道平緩,可欣賞湳仔溝溪整治之成果,溪中有些吳郭魚,這次看起來比較少,步道旁許多山芙蓉正盛開,非常美麗,湳仔溝溪步道當然也可以騎單車,溪旁有許多農家,可悠閒地在這裡閒雲野鶴,真是退休的好地方。而一路走到舊百吉隧道,這個隧道是當年來往復興、巴陵唯一的通道,可以感受到祖先當年篳路藍縷的艱辛,穿過隧道來到總督府古道,開始登山,前段階梯陡上,約15至20分到達稜線,會接上由百吉步道來的路,開始行走在稜線上,約30分後登頂頭寮山,有總督府圖根補點一顆,山頂往西北視野最好,俯視山下的慈湖,遠眺白石山、金面山,往東可遠望復興鄉山脈,續行往大大艽芎古道及方向前進,續行下坡廢棄崗哨、營房,經東竹篙厝山(東竹篙厝山(山頂無標示、無展望,也有三井基石)、林嵩壽山(林嵩壽山,山頂無標示、無展望,此處也是左右兩路線會合處)、神仙亭、長修亭,最後來到十字路口,這裡就是溪石亭,往承恩路下山,就到達湳仔溝停車場,繞一圈約3.5小時。
行車路線,國道3號三峽(或大溪)交流道下,往大溪慈湖方向過慈湖後,經過百吉隧道後右轉承恩路,於路底停車場停車。
8點20分來到承恩路大久芎古道入口,左側是停車場,入內免費停車,往前是石門水庫及阿姆坪方向。
入內停車,停車數不多。
過停車場內水泥橋就是大溪湳仔溝生態步道,等一下走回來,可以直接在這裡泡茶。
從這裡起走,拍一張。
湳仔溝生態步道非常適合一家大小來走。
環境非常清幽的湳仔溝生態步道,景色宜人。
今天天氣好,回拍一張,因為往前拍是逆光。
深秋了,芒花正要盛開。
全面盛開白花的鬼針草,也好看。
步道走完連接車道,反正就是沿著湳仔溝走道百吉隧道口。
青青河畔草,風景恬淡宜靜。
這裡到處看見盛開著山芙蓉,早上花開是白色,中午變成粉紅,下午花謝時是紅色,因為楊博士的介紹才得以認識。
這段湳仔溝稀有除草。
快到出口了,這裡風景極美。
湳仔溝生態步道可以繼續走下去,但我沒有走過,前方左轉過紅色藝術裝置的橋到承恩路後,往前約50公尺就到百吉隧道。
9點15分來到舊百吉隧道,當年我們念大學時這條隧道是復興、巴陵等山地部落往來桃園最重要的通道。
隧道已改建成休閒的自行車及步道,還有一些裝置藝術,訴說這裡當年採礦的歲月。
出百吉隧道,右方階梯棧道往後慈湖,洗手間左方階梯往總督府古道。
總督府古道往左側階梯上去。
桃園大溪步道圖。
步道口合影,前面階梯上去後,就進入原始登山步道。
從前面階梯已經毀損許多,但步道路徑清晰,顯然總督府古道還是有人走。
約20分鐘來陵線的休息點。
休息點,左下方來路是從百吉步道(或承恩路客家麵後方)穿越過來的,直行往頭寮山、大久芎古道。
休息一下後,續往頭寮山,去年來此楓葉正美,可惜今天風情不同,加上最近桃園缺雨水,植物都病懨懨的。
陡上路段,從剛剛的休息點經過二處斗上路就到達頭寮山。
10點5分來到頭寮山,海拔480公尺,有一顆圖根點。
今天天氣不錯,頭寮山的視野很好。
在頭寮山頂合影。
沿著稜線續走大久芎古道,往溪石亭、溪洲山方向。
來到叉路,續往左側,右側下去是慈湖。
雖然一路往下,但都是緩下,起伏不大。
緩坡路,非常好走。
因為是稜線,所以不免上上下下,但往下多。
來到林嵩壽山圖根點。
終於看到石門水庫了,缺水,所以湖面看不清楚。
一段美麗的山林。
經過雲天寺,續往下行。
轉彎往下。
續往下,往左不知去何處。
來到長修亭,上次來時,有許多人在此喝茶聊天。
一段蜿蜒的美麗山徑。
街上大久芎古道,續往左。
11點15分來到叉路,往左側階梯向下去承恩路(湳仔溝)停車場,往上行去溪洲山、石門水庫壩頂。
一路往下行。
這條原始路徑很美麗,前幾天應該有人來除草。
看到竹林就表示快到承恩路了。
11點35分回到承恩路的停車場,終於走完今天的步道。
在停車場泡茶、吃水果、點心,1小時候去大溪交流道的老地方客家菜吃午餐。老地方客家菜生意相當好,我們到時剛好三部遊覽車用餐完畢離去,否則就得去吃旁邊的牛肉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