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平溪、瑞芳中坑古道—1090816
(圖-中坑古道)
中坑位於新北市瑞芳區與平溪區的交界,地理上屬於瑞芳,而中坑古道早年106乙線車道未開闢前平溪五分寮通往瑞芳烏塗窟的一條山區道路,古道經過中坑溪流域,古道經過整修,因附近無汙染所以沿途的流水清澈,原始的林相綠樹成蔭,步道中途會經過一段岩石溪床,夏天來走來格外清涼消暑,由於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關係,休假日來爬山的人潮頗多,尤其熱門的登山路線,因為中坑古道,擁有原始的林相及優美的溪岸風景,也有歷史遺跡,包括土地公廟福興宮、福龍宮、石砌駁坎、古厝地、礦業遺跡、清潭、壺穴地貌等多元風貌,並有多種路線可供選擇,所以人潮不少。
一般走中坑古道會從猴硐火車站開始,先走柴寮古道再接中坑古道,或猴硐至三貂嶺廢棄的碩仁國小走三貂嶺瀑布群,繞到中坑古道口的至福興宮往下接柴寮古道回到侯硐火車站,繞一圈,繞一圈約需5-6小時。而因夏天天氣炎熱,所以我們只走中坑古道,所以將車停在106公路左叉進來五分寮的江山苑後方停車場,進入中坑古道往下走至烏塗窟鞍部,再原路回來,來回約5公里,而來到停車場時竟只有我一部車,進入古道也沒有遇到山友,走到前段中途才陸續遇到登山客,後來愈來愈多,這條路應該蠻多人走的才對。今天阿樹臨時有事,一早寫LINE表示無法參加,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這條步道風景優美,雖然到鞍部中間步道屢有起伏上下,並非一路平坦,但整體而言是一條非常好走步道。
行車路線國道3號接國道1號再接62號快速道路於16A(瑞芳)交流道下往2丁,遇2丁右轉往前100公尺左轉106線往十分方向於靜安路三段(瑞平公路)左轉進入五分寮達江山苑就是中坑古道入口。
從瑞芳往平溪,來到這裡往左五分寮方向進入。
往左下就是江山苑。
來到江山苑,來到江山苑,左側別墅及右側平房建物均取名江山苑,右側平房提供桌椅、水還有臨時洗手間,可以坐下來泡茶。
8點30分來到瑞芳中坑古道入口。
回拍古道入口停車場。
進入石板鋪成的中坑古道。
中坑古道平緩好走。
很快來到福興宮,回頭在這裡泡茶、吃水果。
福興宮,供俸福德正神,山友都在這裡祈福、保佑平安。
三貂嶺瀑布步道圖,其實柴寮古道與中坑古道是相連的,侯硐端視柴寮古道,福興宮這端是中坑古道,我們往侯硐方向走。
從福興宮下行,一開始是石板,步道相當平緩。
很快進入原始步道。
前段的步道相當寬闊好走。
中坑古道沿著中坑溪,最近沒下雨,水量小。
第一段小上坡。
休息點後,步道往下,中坑古道非常貼心,設置許多椅子供人休息。
一路下行,很快就進入平坦的古道。
全程在樹蔭間,林相也相當優美。
來到中坑古道的古蹟--福龍宮。
越過中坑西,續往侯硐方向,指標非常清楚。
這一中坑溪溪水相當平緩,如水量多一點就可以媲美坪溪頭,也可以在溪水中悠走。
這段步道走起來非常輕鬆。
經過一段較為泥濘地穴壺地形。
回程時,這裡遇到許多山友,自目前尚未遇見山友。
來到穴壺地貌的步道,要走在岩石上。
沿著穴壺地形往上,又是一段上坡路。
爬上來了,前方還是階梯往上,因為天氣熱,雖偶有來風,仍是大汗淋漓。
走一段上坡,接著就是下坡。
又是一段上坡,這裡是古厝地。
樹上有標示。
一段長下坡。
一路下行後就是一段坦途,是中坑古道非常精華的路段。
這裡是駁坎,先人在此開墾。
駁坎已經被樹根給纏繞。
越過小溪。
這一段中坑古道不但平緩好走,風景更是ㄧ極棒。
沿溪行會有一種走入桃花源的感覺。
一個小瀑潭。
很美的風景。
中坑古道的景緻。
青苔、苔癬生長茂盛。
走中坑古道是一種享受。
原味的中坑溪。
這一段約500公尺的中坑古道真的是精華。
中坑古道蜿蜒在山間。
遇見山友。
來到開闊地。
中坑古道也是侯硐-三貂柳嶺步道的一環,至侯硐車站還1.9公里。
古厝遺跡。
因為阿昇及國泰二人身體不適,所以走到1.5K處,就往回走了,我們原預計走到鞍部,但已經10點10分。
且鞍部就在這階梯的上方,為節省體力回去,我還有靜美、希艷就走到這裡,下次再帶啟芳兄來走。
回程拍的中坑古道景色。
流水悠悠,歲月無盡,徜徉山林,何等樂哉。
陽光灑入步道。
中坑古道維護得很好,木棧道橋非常多,便於行走。
好像置身於原始林間。
步道旁的一池清水。
回程望見這平坦的中坑古道,又拍了幾張照片。
約11點20分回到福興宮,因為一旁的涼亭已經有山友在使用,所以我們只能利用福興宮旁一小地方休息,因為福興宮提供許多椅子,就不需攜帶椅子了,我先去車上取仙草綠豆湯及水果來福興宮解暑熱、聊是非,這時陣陣涼風吹來,真的很舒服,直到1點多才離開,因為吃了幾碗的仙草綠豆湯加上水果,並不覺得餓,所以就直接打道回府,原本還想去瑞芳吃要排隊福椒餅,雖然希艷的朋友可以直接幫我們買,但還要等30分鐘,就作罷了,下次有機會再來品嘗,還是早點回家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