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阿里山鄉特富野古道—1090626
(圖-特富野古道)
特富野古道(舊稱水山古道)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一般都是由新中橫公路自忠進入古道,自忠位於嘉義縣與南投縣線信義鄉交界,舊名稱為兒玉,海拔2275公尺,兒玉此名係為了紀念日本治臺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而自忠入口處擁有遼闊的視野,景色絕佳,先總統蔣公早年於巡視阿里山時,曾登臨路旁土丘觀景,認為此地景觀與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殉職處極為相似,遂以自忠取代兒玉,自忠最高的山就是自忠山也稱兒玉山-海拔2588公尺,自忠至達邦的特富野(海拔1775公尺),落差近500公尺,全長6.32公里,單程步行時間約3-4小時,而古道於過13號橋3.7k就開始下切約450公尺到達觀部落特富野端登山口。此一古道早期為鄒族人用以狩獵、通婚、探親甚至與異族交戰的道路,日治時期,日本人在阿里山划木,為了運輸便在此闢築鐵道(舊水山線鐵道),時至今日,當年划木運送木材,奔馳於山林間的的蒸氣小火車,此已不復見,惟仍遺留舊鐵軌,棧道與檜木舊橋,讓人緬懷。
民國90年嘉林管處將古道整建成階梯式步道搭配礫石和枕木鋪面,並保留部分舊鐵道鋪面枕木及棧橋,此為該步道最大特色,特富野古道沿途生態豐富,自忠入口之前半段地勢平緩,柳杉環繞滿山遍谷、蒼勁挺拔,後段則是下陡坡,沿路闊葉原始林濃綠相伴,一年四季景觀極富變化,且秀麗迷人,為適合假日戶外踏青及賞鳥的好地方(資料引自林務局自然步道),由於特富野古道位於高海拔處,步道口的自忠景觀台的視野遼闊,更吸引遊客駐足賞景,進入步道後迎面而來的就是一陣冷冽的涼意,簡直比冷氣還冷,氣溫低大約20度,加上造林杉木蓊鬱、古木參天、空氣冷冽清新,林中芬多精極多,前段3.7公里鐵道步道非常平坦、景色優美、老少咸宜,是夏天最佳的避暑勝地,目前特富野古道因網路介紹知名度相當高,今天是端午節第二天連假,來此旅遊的人潮相當多,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外的阿里山公路旁,只要能停車的幾乎一位難求,所以阿里山森林遊憩區非常貼心的為旅客設計接駁點(有10個),可搭接駁車至公園入口。而今天自忠步道口人潮鼎沸,還有路邊攤熱鬧滾滾,來走古道的人很多,很擔心下午下山的行車路況,走完前段平坦的步道,後段要下4000個階梯才到特富野端,很幸運走完沒遇到下雨。
今天與高中同學來走特富野步道,是麗媛同學精心規劃的避暑行程,此次參與的人有限,因為難得來一趟,不參加可惜,而一般走特富野古道都是從阿里山公路106K的自忠來回,她擔心大家從自忠走到特富野來回太辛苦,除了辛苦外,去自忠的車程也很遠(從觸口至自忠要54公里),下山的路途也遠,所以我們把車停在達邦的特富野部落(從觸口至特富野是34公里),雇了一輛接駁車(逐鹿車隊湯司機--8人座一趟3900元)送我們到阿里山公路的自忠,從自忠走到特富野端,特富野端再由接駁車載我們回達邦特富野部落(6.3公里崎嶇難行的山路)用午餐,這樣不僅上下山開車的行程比較短、較為輕鬆,回程也能旅遊達邦及特富野部落(樟樹巨木步道),讓大家有一趟非常輕鬆及消暑的特富野之旅,在此感謝同學的精心安排;下山時因阿本跟錯車走錯路,幸好及時回頭,才不至塞車在台18線上。
行車路線阿里山公路自石棹往達邦方向至特富野。
大約9點53分來到阿里山公路106K處的自忠。
這裡是自忠特富野古道景觀台看玉山群峰景色,最右側的尖山就是玉山。
另一角度拍攝。
古道入口。
今天特富野古道是人潮氾爛,都是來避暑的,嫦娥說,這些人怎麼能這麼早就上來。
旅客輪流在此拍攝。
開始走特富野古道。
進入古道就是陣陣冷冽的涼意,步道每百公尺就有里程標示。
台灣柳杉人工林。
人工林記事。
古道人潮絡繹不絕,除了涼快外,景色宜人也是亮點。
有部分鐵道已刨除,改鋪枕木。
特富野古道的橋樑,這是第一座,經過13座代表前段已走完。
感覺有鐵軌在,更讓人發思古幽情,遙想當年山中划木孤寂的歲月,久久下山回家一趟,又是怎麼樣的情懷呢。
古道的里程路標,很快已走1公里。
當年的紅檜巨木,只剩樹頭。
人潮磨肩而過,前方涼亭有二路,均可行。
橋下的流水。
二條步道會合。
今天走特富野古道的人真多。
古道蜿蜒在山腰,全程在海拔2200公尺以上的樹蔭中,真是涼啊,想起台北的高溫,這裡簡直是仙境。
古道有些路段仍保留鐵軌,有些已拆除。
柳杉林的美景。
來到1.8K處。
嘉義縣阿里山鄉特富野古道
這一段古道非常筆直。
快樂的自拍。
陽光灑落在柳杉林深處。
參天筆直的柳杉,森林資源對現代人而言相當重要,但思維要改變,不該種植單一樹種,讓各類動植物都能存活,生物多樣性才能永續。
石砌駁坎。
林深不知處啊。
要不拍到人真是困難。
蜿蜒的古道與空氣中的芬多精,讓人神清氣爽。
回拍小橋。
雖然陽光普照,但古道上的氣溫仍低。
前段的特富野古道幾乎沒有大起伏,非常好走。
一段高架橋。
回拍來時路。
彎彎的鐵道,特別有旅行的感覺。
特富野古道日治時代,不知砍划了多少紅檜、扁柏。
步道上的遊客絡繹不絕於途,各有來此的原由,所遇盡是他鄉之客。
紅檜巨木樹頭遺跡。
來到8號橋。
上方是9號橋。
回拍9號橋。
鐵道似乎要中斷了。
回拍古道一景。
又是一段筆直的鐵道。
有這些橋,讓步道走起來更順。
鐵道讓人發思古幽情。
巨大的紅檜樹頭瘤,裡面可容納4-5人拍照'。
紅檜巨大的中空。
續往前行,過最後一座橋就完成前段了。
11點15分走完前段3.7公里,許多人在此休息。從這裡下切至特富野端。
開始往下。
前段走完的休息點。
好比值的一段下坡。
下切前段仍在柳杉林中。
依然是美麗的柳杉林。
一路階梯向下,想必往上爬的人一定非常辛苦。
回拍來時路,落葉鋪滿地,步道非常柔軟。
林相已改變,這裡已是雜木林,步道由落葉鋪成。
遠處的塔山。
這一段下行路平緩好走,但爬上來的人都是汗流浹背。
這棵巨木在這裡已不知經歷的多少的歲月。
即使是雜木林,也很美。
這段下坡走來真是愜意,主要是落葉讓步道更有古樸感。
特富野古道真的吸引不少人前來挑戰全程來回。
這條古道雖然下切2.6公里,但並不是一路陡下,下次可以來挑戰往上走。
徐行往下。
還有700公尺。
前方樹上盛開的花非常漂亮。
雖然是緩下,但上坡還是辛苦。
穿過一棵倒樹。
再穿過一棵倒樹。
12點25分來到特富野端。
沒想到特富野端的車子也停滿滿,接送我們的湯司機說,已經很少有這種景象了,由於資訊管道多了,相信有許多人會從此上山。
12點30分至特富野端登山口,搭接駁車回特富野吃午餐,麗媛說先去樟樹巨木步道,再去達邦吃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