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白河區關嶺里王要正大葉楠植物園—1090229
(圖--茶壺--泡好茶)
大葉楠植物園位於台南市白河區關嶺里南寮64號,本著對土地的愛與熱情,成功大學化學系畢業的王要正,在民國80年年近30歲時,返鄉台南關子嶺種樹,花700多萬元買10公頃檳榔園,有如唐吉軻德的精神,前後種下一萬多棵喬木復育,將青春歲月寄情於種植台灣原生種樹木闢建為大葉楠植物園(因大葉楠是台灣原生種,培育成林後,開花時,密蜂蝴蝶昆蟲都會飛來秘覓食,等其結子,樹上包括鳥類、松鼠、昆蟲…都會來,經此歷程風雨過後,樹上會生成蕨類物種,認為大葉楠在這塊土地有代表性,因為具有生命責任,帶來很多物種的繁衍),植物園主要以環境教育為導向,持續發展,經過25年後植物園已成為綠色森林,其將生命歲月結合土地能量打造生態保育的綠色山林,也因為之前回鄉打造大葉楠,用怪手大肆整地,但發現自建生態,反而破壞原來生態,深思反省、懺悔後瞭解任何一種原生物種的存在,均係為了履行生命責任而來,所以人實沒有破壞自然生態系的權利,所以要正先生以反省的心創作「鸚鵡」系列的小說,傳達人文與生態保育,而且是以台灣原生種樹木為主的森林,盡量維護成為原始狀態,王要正說:「生命的最高境界不是主宰土地,而是守衛大地」,由於他的堅持及保育觀念,讓這片森林鬱鬱蒼蒼,而被媒體廣為報導及採訪,要正先生也被稱為「奇人」或「造林怪傑」。
我也出生於關子嶺,因為同學麗媛的帶領,才有機會識得這號人物,要正先生大我2歲,我們都在同一村里小學念書校(關嶺國小),但我不認識他,所以我問她認不認識我哥哥(因為我哥哥可能跟他同屆),他竟答出我姐姐的名字,也認識我哥哥,只是小學童年級分甲班、乙班,他跟我哥哥不同班,但他不知道我哥哥有弟弟,所以不識我也,之前因為麗媛介紹看--誰來晚餐--的節目,才知道關子嶺有這號人物,今天終得見。
「有颱風會讓生態更健全--破壞與重生」、「亂種外來樹種,壞了這裡的原始生態」、「喝茶的茶葉只是客串,水質才是主角,有好水才會甘甜,因此保護水源很重要」、「生命之道,不是自私自利,青山綠水是各種物種在這裡繁衍生長履行生命」,以上的觀點王要正就能侃侃而談,因為他認為生態資源需經颱風侵襲才能重建,為何現在提颱風變浩劫,他說因為人破壞山林,濫墾濫伐,水土保持不佳,所以有土石流的災難,他也認為滿山螢火蟲並不是生態保育成功,而是螢火蟲也會傳達的訊息是這裡可以生存,我們能活下去,沒想到傳達這些觀點,是要正先生的任務,今天來此一由真是收穫良多,感謝同學麗媛的規劃與大家的參與,本文章多張照片都是她新手機拍的,有這些照片更容易介紹。
行車路線為國道3號白河交流道下往關子嶺方向沿172線至關子嶺走175咖啡公路至崁頂福安宮,停車場左方小產業道路往上就是(因植物園是私人產業可事先與王先生連繫https://www.facebook.com/大葉楠植物園-67957200545721來˙此一5/)。
9點多來到王要正先生另一處自然園地,不是大葉楠植物園,這裡是他的工寮。他先介紹周邊環境,等一下再去他的山裡走登山步道。
大家在工寮前合影。
要正先生介紹鳥巢是絕對圓形,神的奇蹟。並介紹這裡原生鳥類烏嘴筆仔的生態及築巢的辛苦過程。
這是山棕,下方的鬃毛因為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是早年阿公阿媽做雨衣(蓑衣)的材料;當他看到甚麼植物,就可以介紹它的功能,例如:姑婆芋雖然有輕微毒性,但具有儲水功能,在旱季可提供生物水源。
要正先生介紹這裡的生態後,我們從工寮旁的步道開始登山。這裡是他的山林,步道也是他一手開闢出來的。10點多開始走步道。
冬天是旱季,加關子嶺已好久沒下雨,所以顯得非常乾旱。
雙面刺葉,很特別的植物。
前方就是台南市的最高峰,位於關子嶺的大凍山。
因為步道沿著山崖邊規劃,所以可以看到山崖開闊的景觀。
這些輪胎鋪成的步道,是要正先生最近才完成的,讓登山更便利。
廣闊的視野,可以看到枕頭山的電台。
步道沿著山崖邊繼續往上行。
一路輪胎階梯後,終於憂一段平坦的步道。
山凹的景觀讓人心曠神怡,這裡植被豐富,希望這美好的山林能繼續維護下去。
走出要正先生的植物園區,續往右側產業道路向上走。
剛剛休息一下,因為錚錚同學喘不過氣,另外也吃了麗媛同學帶來的好吃手工麵包(東山麵大師限定製作,忘了拍,真的非常好吃有嚼勁),繼續往前走。
因為麗媛有認識東山區產芭樂及白龍山玉米的農民,休息一下,麗媛忙著聯絡採購,下午去拿,一路說說笑笑兼採購,非常有趣。(白龍王玉米我買3包,原來是水果玉米,回家立馬煮來吃,真的非常超級甜,生吃做沙拉涼拌應該很好)
這區竟然開鋪後再種樹,毀了原始林,應該也是壞生態的一種行為,因為生物多樣性才能自繁衍。
往左上行。
越走越往林深處,旁邊有咬人貓,要小心。
11點20分走到這裡,必須往回走了,要正先生準備的野菜大餐等著我們。
同學快樂的健行玩樂,是辛勤工作後最好的享受。
回到要正先生的原生植物園,往左方產業道路下山。
滿是落葉,一種蕭瑟深冬的感覺。
這裡種了許多檳榔樹。
這條產業道應該是為了收檳榔而建的吧。
幾點紅葉點綴,讓山中產業道路有了詩意。
雲深不知處,只緣此山中。
今日得見故鄉的原始林貌,真的非常感謝要正先生無私的付出及同學的大力推薦。
從右側產業回要正先生的工寮。
具淡香的花,吸引許多蝴蝶來吸花蜜。
因為大家都餓了,所以要正先生準備的菜色,很快就一掃而空。
執壺準備燒開水,要正說因為這個茶壺(用這種代表窮--有故事性),才得以接受電視台的專訪。
喝茶的茶葉只是客串,水才是主角,有好水才會甘甜,因此保護水源很重要,要正先生說這裡有湧泉水量不多,但水質好,煮後不生茶垢,用我的茶泡真的茶湯好啊。
下山前與要正先生合影。
下山後來東山拿芭樂及玉米,順道吃東山的肉圓及豆花,東山藍記鴨頭的生意超好,長長的都是排隊的人潮,在這裡結束今天滿滿開心的行程,還是要非常感謝同學麗媛熱心的規劃及安排,有您真好,下次有機會在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