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頭屋鄉鳴鳳古道--1061203
(圖--雲洞宮前風景)
鳴鳳古道又名「鳴鳳山古道」,位於苗栗縣獅潭鄉新店村與頭屋鄉鳴鳳村,古道全長約3.5公里,步行約需一個半小時,是頭屋(雲洞宮)到獅潭(義民廟)的重要道路之一,名列為台灣十大古道之一。從走的方向而言,獅潭鄉義民廟到頭屋鄉雲洞宮是一路上坡,惟上下坡度都不太大,因為林相保存良好,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景色非常原始,是欣賞桐花的熱門步道。
一般走鳴鳳古道會從獅潭義民廟往上走到雲洞宮(原路來回)是最平常的走法,或從雲洞宮往南長城古道、八達嶺古道、延平古道,接回鳴鳳古道繞一圈回到雲洞宮。我們今天的行程剛好相反,主要是因為雲洞宮的視野佳,在雲洞宮泡茶、聚餐較義民廟為好,所以從雲洞宮出發。
鳴鳳古道原為賽夏族人出草狩獵古道山徑,至清末光緒年間,已成為獅潭鄉居民通往頭屋鄉從事農產及日用品交易往來的交通要道;據說古道有段平整石階,係一對不孕夫婦發願鋪設,為臺灣十大古道之一。鳴鳳古道新鳳吊橋修造於民國57年,由鄉民集資捐建,橋頭並豎立了一塊捐獻紀念碑,顯示近50年前,鄉民仍倚重這條古道進出。數年前當地健行隊,更將沿途七處特色景點取名,分別為情人谷、裝話亭、忘憂臺、怡然彎、春風嶺、鳳來儀及義工之店等,為這條古道增添幾許人文逸趣。隨後經百年相思樹,古道坡度趨緩,不遠處便見「古道口」石碑,登上山徑終點「關公亭」,續循水泥階往下走,即可抵達巍峨佇立群山之中的雲洞宮,享受遊憩、懷古之趣。(資料來自客家桐花祭主題網)
國道3號接國道1號,過頭份後於頭屋交流道下往明德水庫(台13線),於24K處右轉苗22線道至雲洞宮停車。
8點50分來到頭屋雲洞宮,今天好像有法會,相當熱鬧,停車場滿了,往上(苗22線)獅潭方向還有大停車,路邊寬闊處亦能停車。
今天是陰天,但還能約見雲洞宮前美麗的風景。
雲洞宮前有好展望,續往石觀音寺方向。過了前方香客大樓,就可以看到古道入口。
看到鳴鳳山古道口的石碑了,約9點開始往上行。
古道口合影。
涼亭方向左上。雲洞宮右許多登山步道,都可往鳴鳳古道。
步道階梯陡上。
一大片柳杉林,非常美麗。
有古樸風味的牌樓,這是第一個,往上來有。
續一路石階往上,爬得氣喘吁吁。
休息一下,順便照相。
原來鳴鳳山目前種植大量的柳杉。
快到制高點了。
涼亭是鳴鳳山的制高點,也是頭屋獅潭鳴鳳古道的起點,這裡里程是0。
很快來到叉路,今天的行程要繞一圈,所以走右側(原始步道)南隘勇古道(南長城古道),左側石板路是鳴鳳古道。
回拍朋友走入鳴鳳山古道口。
進入南隘勇古道,步道相當好走。
一片整齊的樹林,應該是肖楠木。
左側路是茶園,續往右行。
來到綠色古道與八達嶺古道交界處。
我們繞大圈走八達嶺古道。
一棵倒樹,沒想到八達嶺古道較少人走,而且上上下下,比較辛苦。
續直行往獅潭方向。
一長下坡後又上坡。
來到景觀台,相當荒廢,顯然這一段路很少人走。
在樹林裡穿梭。
叉路,左往綠色古道,直行往獅潭(應該是隘錫古道),取左往綠色古道。這時已經10點20分。(本來想說十點半可到義民廟,真的差很遠)
從八達嶺古道往綠色古道的路很小、很原始,但相當平緩好走。
前方直行來路就是綠色古道,往右走延平古道,白紙上有註明。
延平古道開始慢慢往下行,步道狹小。
來到古宅,很難想像這麼偏遠的山中,還有磚屋,雖然已損毀。
續往下行。
延平古道還蠻長的,我以為很快可以走到情人橋。
古道上用許多石板塊鋪路,但相當濕滑,走在石塊上要小心。
路跡狹小而原始。
終於接上鳴鳳古道上的情人橋了,這時已經11點10分。
左側原始步道是延平古道,木橋是鳴鳳古道。
在情人谷休息、拍照,因為一路都沒有休息。
為了不耽誤午餐時間,所以走鳴鳳古道回雲洞宮,義民廟就不去了,因為去義民廟還要走2公里,來回就4公里,如照原定計畫,回到雲洞宮恐怕要到下午1點以後了。
開始走約近700公尺的階梯陡坡,這是鳴鳳古道最辛苦的一段。
鳴鳳古道上最具特色的涼亭。
傳統石板階梯。
來到900公尺處,也就是距離雲洞宮制高點0處是900公尺,但這一路陡上大家是氣喘吁吁。
轉彎休息點,11點40分,先休息一下。
快到越嶺點了。
11點50分來到越嶺點了。
剩下300公尺就到制高點涼亭了。
終於有300公尺的平緩路。
回到南隘勇古道口(左側),續直行。12點15分回到雲洞宮。
在雲洞宮前用完午餐(擔仔麵)、泡茶後,來雲洞宮後山走一下。
原來雲洞宮後方山上有步道群,其實也是爬山的好地方。
下午2點多,天氣突然放晴了,雲洞宮前的層層山巒更清楚了。
要不是今天是周日,真想多留下來看風景。
要告別美景了(擔心返北車潮),所以於下午14點40分離開回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