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平等里登峰圳、坪頂新圳、坪頂古圳親山步道繞一圈--1050806
(圖--坪頂古圳一景)
坪頂為士林平等里的舊地名,清乾隆六年(西元1741年)起,坪頂地區農民先後興建坪頂古圳(道光1835年完成)、坪頂新圳(長約4公里)等兩條提供當地灌溉水源的水圳,兩處古圳都是超過近2百年的引水設施,肩負灌溉、飲水、運水三種功能,至今仍是平等里居民所仰賴的民生用水來源;日治時代再興建「登峰圳」(長約7公里),西元1909年完工,是三條水圳中最長的一條,三條都是引自內雙溪的河水。所以即使是最「年輕」的登峰圳,也超過一百歲了,坪頂古圳堪稱台北地區的「骨董級」水利工程,三條水圳由下而上分別為登峰圳、坪頂新圳及坪頂古圳,由台北市七星水利會管理。
坪頂古圳親山步道這條親山步道有二登山口,一自至善路三段370巷起登,二自平等里平菁街95巷往下,親山步道大約在海拔約300至500公尺範圍內,也就是士林區平等里,地勢北高南低,有內雙溪與內寮溪流經其間,山地丘陵與溪水孕育出豐富的植物生態景觀,讓山友在探訪步道的同時,也能感受處處是驚奇的豐富之旅,而步道穿過三條古圳,讓人發思古幽情,加上步道在樹蔭間、圳水清澈透涼,清風徐徐,涼快暢意,是夏日最佳的休閒去處。
我們今天的行程依舊從至善路往上沿著石板階梯往上,約0.7公里左右就來到登峰圳水渠,而沿著古圳的步道,走至圳底回原路,再上坪頂新圳,走到圳底再回頭,再接坪頂古圳,來到市政府設置有打印台的清風亭休息,從清風亭往下走大崎頭步道上鵝尾山之後,原路是下至至善路的登山口,繞一圈走約2.5小時。
行車路線為經故宮博物院,沿至善路走到底三段往370巷方向,進入產業道路,過29號門牌往上行即找地方停車。
坪頂古圳親山步道入口,8點50分開始走。
入口合影。
經過田尾仔橋,過橋後就開始階梯爬升。
階梯爬升約460公尺,到達登峰圳。
來到叉路,往左逕上清風亭;往右上至登峰圳。
來到登峰圳,往左行。
左轉後進入登峰圳,涼風徐徐、圳水悠悠,真是舒暢。
整修過的登峰圳,走起來非常舒適,是台北人的後花園。
上走是綠竹筍園。
來到登峰圳最清涼的地方,也最多人再此休息。
筆直的水圳。
蜿蜒在山間,全程都在樹蔭下。
超涼的地方。
來到叉路,下往至善路三段370號,上往清風亭,續直行往登峰圳底。
續探訪登峰圳。
這一段較為古樸,風景也非常美麗。
來到登峰圳過山處,只好往回走。
往回走來到這裡左上去坪頂新圳。
上來後左邊走。
這是往左方向,水往下流。
來到新圳禁止進入處,只好往回走。
來到叉路,上往坪頂古圳,下往至善路,續直行。
圖標上說坪頂新圳長約4公里,走一小段後往回走,上階梯。
走階梯來到坪頂古圳,往左是去清風亭,往右是去水源頭。
往右先去水源頭。
這一條曝曬太陽之處較多,有點熱。
雖然有太陽,但古意甚濃,續往水源頭。
真的是一條很棒的步道。
續往前行至鐵門處,就往回走。
很棒的圳水,清涼無比。
往回走來到穿山處,過了山就是坪頂地區了。
來到清風亭,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清風亭前合影,冠琳幫我們拍的。
續往大崎頭古道,準備走回停車處。
右往鵝尾山,今天不去,下山去喝茶。
大崎頭步道是石頭砌成,很好走。
穿過一片竹林。
快到出口了。
從清風亭走大崎頭步道下山,來到至善路370巷約10分鐘。
11點10分來到停車處,這裡風吹得好涼,就在樹下泡茶,享受清涼的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