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溪大艽芎古道上溪州山---1041226
(圖--大艽芎古道支線)
大艽芎古道是交通不便的年代大溪通往復興鄉等山地的重要便道,也是農作物運送下山到市集販賣的農道,此條古道在大溪鎮公所與登山團體的努力下,重新整修規劃成為大溪地區熱門登山賞桐健行的古道,每當桐花盛開,來此賞桐的人絡繹不絕。大艽芎古道也可前往登頭寮山、連接總督府不道,在接上百吉林蔭步道,可走的路線極多,但多數均需原路來回。
溪洲山位於石門水庫北側,隔著石門大壩與石門山遙遙相對,溪洲山、石門山都名列台灣小百岳,溪洲山名列第23,為桃園名山。溪洲山有好幾個登山口,可從石門水庫的溪洲公園、大艽芎古道、大灣坪古道等登溪洲山。我們今天準備從大艽宮廟旁的古道支線起登,前往溪州山至瞭望點後回頭走大艽芎古道主線回到大艽宮廟,一圈約2至3小時。一般山友大多一路直達石門水庫及溪洲公園。
行車路線走台七線往慈湖,經頭寮後在中油加油站旁右轉(還沒到達慈湖),路旁有「大艽芎古道」的標誌,進入後會經過頭寮大池,左側大水塘中有小島,那就是全台僅有的水中土地公廟,當地居民如果要参拜要搭船前往,水塘並不是自然產生的,當初要建造灌溉水塘,因土地上有土地公廟,但土地公不肯搬家,而造就了今日的奇景。經過水塘,在往內即達古道。
行車路線走台七線往慈湖,經頭寮後,在這個中油加油站旁右轉,路旁有「大艽芎古道」的標誌。
進入後就看到農田休耕種滿菊花的美景。
菊花是冬天台灣農田的花布。
續往前行。
在此左轉,進入後就看到頭寮大池。
一路進來到大艽宮土地公廟,今天來早,所以很好停車。
大艽宮是清光緒年間所建的土地公廟,年代相當久遠。
來到大艽宮停車場前左側石階,是大艽芎古道主線,可直通頭寮山、總督府步道。我們今天走支線主要是要登溪州山。
廟旁就是大艽芎古道支線。今天有圍籬,主要是台電電塔施做施工,為安全起見而圍住。
我們在登山口合影,約8點30分開始走。
苔痕上皆綠,古道的石板在歲月的洗禮下,滿是青苔。
一段陡坡後,就來道寬廣的步道,路旁石頭刻字,甚有佛意。
山下大艽宮前施作流籠工地。
來到休息處,續直接上石階,有是一段陡上步道。
現在開始一路陡上。
來到石觀音,可以稍事休息,這裡左右兩側都有路(最後會會合),我選右側。
來到靜心晏,也有石桌、石椅。
來到三聖寶殿,這裡景觀不錯。
可以看到頭寮大池及慈湖、大溪台地一帶,可惜今天氣候不佳。
來到叉路,先去左邊(大雄寶殿)看風景,再回頭往右方上溪州山(溪洲公園方向)。
來到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前方景色優美,是休息景觀平台,故許多山友在此休息。
大雄寶殿前方景致。
看完風景,續往溪州山方向登山。
回拍之字形登山。
終於快到稜線了。
遇到叉路,取右往溪州山,左邊好像是另一路。這個路口要注意,別走錯了。走一段後會繼續陡上,但陡上的部分不長。
叉路,兩條很快會接合,取路徑明顯的右側。
來到稜線了,有一水泥柱,應該是一個小山頭。
很好走的稜線路。
叉路,左右都可以。
約1小時來到溪州山,海拔578公尺,有一顆編號6296的三等三角點。
山頂合影。
續往溪洲公園方向前行,一直走可到石門水庫,這條五星級步道偶可見水庫。
這條步道最好走的、最美的地方。
雖然有陰霧,但感覺很美。
來到瞭望點,右下往愚公亭、新溪州山,我們走到這裡折返。
景觀點可看到石門水庫壩頂,如果天氣好,這裡真的很棒。
回走到叉路,兩邊都可以走。
叉路,兩邊都可以走。
回到這裡要注意,左邊那條是我們走上來的路,現在要走右下這邊,才會走到大艽芎古道主線,也就是往溪石亭方向,也就是從這裡走不同的路回到大艽宮廟。
景觀點,有休息椅。
續往下行。
來到十字路口,左下是去大艽芎支線,右下會與直行在山下產業道路會合,我們取往上直行。
上立即下山,經過電塔。
電塔施工。
往溪仔亭就是溪石亭。
一路往下,很輕鬆。
跟產業道路會合了,續往下。
來到溪石亭,冠琳、冠勛小時候,我們常帶她們跟嘉煌來此泡茶。
十字路口,右邊是去總督府步道、百吉林蔭步道,左下是回到大艽宮廟。我們取左下。
左下的階梯。
從青苔布滿石階梯,就可知步道歷史悠久。
古樸的石階,這條步道依然有許多人走。
11點回到大艽宮廟,完成今天小繞一圈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