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北橫古道上硬漢嶺--1020407
(圖--北橫古道上晀望淡水河的風光)
觀音山北橫古道是環繞觀音山的山腰小路,由東南側沿著山腰至西北側,早年是八里山區牛寮埔、石壁寮聚落居民前往凌雲寺及凌雲禪寺進香朝拜的路線,也成了五股、八里一帶居民往來的山徑,因古道全程走於森林裡,泥徑充滿原始風味,視野寬廣風景優美,近年來豋山者循幽健行,是觀音山系唯一自然步道,走來相當舒暢。
北橫古道目前並無正式的導引路標,登觀音山系統圖亦無標示,所以僅有山友設置的簡易指標,但還是有跡可循。古道沿途約有7條山徑可直上觀音山,所以將古道分成五段,其起點與終點都可登觀音山,由於五段路的起伏都不大,所以如不上硬漢嶺,走北橫古道是相當不錯的選擇。由於登觀音山主要是上硬漢嶺,所以走完古道全程者較少。
行車路線為國道1號接快速道路64號,於觀音山下64號快速道路,左轉凌雲路三段上觀音山凌雲禪寺停車場。
凌雲禪寺入口,右側進入是廣大的停車場。
這裡是凌雲禪寺上方往尖山步道的方向,進入禪寺後靠左側階梯就直接上來,不經禪寺,我們約八點五十分起登。
觀音山系登山步道圖,我們是往尖山的步道。
尖山步道石階較平坦。
尖山登山步道,也可往鷹仔尖。
往鷹仔尖與尖山的叉路口,續往尖山方向。
步道旁已有年紀的榕樹。
往尖山的步道,平坦好走。
來到北橫古道的叉路口,往前是尖山,左側土路是北橫古道。
樹上有山友釘的指標,北橫古道1-5段,我們準備走完全程。
北橫古道1至2段雖有小起伏,但還算平整好走。
這就是傳統的登山古道。
幾棵長相特別的樹,很有味道。
在此休息一下。
一個好心的山友幫我們拍的照片。
雖然前幾天都下雨,但古道不濕滑,非常好走,。
遇到第一個可上硬漢嶺的叉路,我們往右走古道二段。
山友釘的路標。
沿途全程在樹蔭中。
古道好多地方都有安全繩,保護山友的安全。
叉路,往上,往下是去八里。
左是上硬漢嶺,左側較平緩是古道三段,未入鏡往下是去八里。
一段優美的竹林山徑。
這種山徑走起最舒服。
往上應該也是上硬漢嶺,我們續往下前行。
北橫三段的路標。
北橫眺望淡水河,右方可見關渡大橋。
來到往硬漢嶺的登山步道,往下有一涼亭可晀望台北港。
圖中階梯中間右側是北橫四段,我們續走四段,不走階梯。
石磊,先民遺址。
梯接已布滿青苔,往上是前往硬漢嶺,往前土路是北橫五段。
五段底,往青春嶺。
這是一段頗長的陡上硬漢嶺的登山道,也是登山挑戰的開始。
直上的陡坡在此會遇到橫向的山徑,旁有三五八路的標示,我們續往上攻硬漢嶺,不走橫向的平路(回來查詢往左的平路,也可接上硬漢嶺的步道)。
這段上坡路約走5分鐘就快到山頂了。
來到休息平台,這裡可眺望台北港。
休息平台的登山步道圖,已接近硬漢嶺。
繞過樹木往硬漢嶺的眾樂園。
眾樂園旁的平台(可能是直升機停機坪--我猜),好多的狗,有點嚇人。
眾樂園旁目前已設置許多休息涼亭。
從休息涼亭挑望淡水河沿岸的風光。
挑戰一路陡上的山徑後,大家露出疲態的眼神。
所以我們從這裡下山回凌雲禪寺。
下山的硬漢嶺步道,雖然是整齊的石階,但並不好走。
上是往凌雲禪寺,下是往遊客中心。
往硬漢嶺的休息點,中間下是凌雲禪寺。
叉路是捷徑。
從硬漢嶺步道回到凌雲禪寺已經十二點十五分,走完北橫古道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