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五分山台灣礦業博物館---1001204
五分山海拔高度為七百五十七公尺,位在平溪鄉新寮村,是平溪鄉的第二高山。登五分山有四種路徑,一是從十分的台灣礦業博物館起登(106線69公里處);二是從暖東峽谷起登;三是從李家祖祠起登(106線73公里處);四是從中央氣象局五分山氣象雷達站走五分山,前二條路線較多人走,第三條則已漸漸荒廢,第四條則是懶人登山法,主要是到五分山賞景的人為主。
五分山沿途風光明媚雲霧繚繞,到稜線時還可眺望層層山巒,吸引許多愛好攝影的人士前往拍攝晨曦或落日美景,一到晚秋處處可見大片芒花盛開,更吸引賞芒花及愛好攝影者,捕捉美景,在晴空的夜晚,更有著繁星點點,是欣賞夜景的極佳地點;在觀景台可俯瞰基隆港與北海岸的海景,視野更是全方位。
今日登五分山是從台灣礦業博物館起登,登山步道是一條岩石打造的健行步道,全程總長為3.4公里,行車路線為從石碇走106線,經過平溪、十分到106線69公里處左轉後再前進約2公里處的台灣礦業博物館(沿途有指標),館前小型停車場左側就是登山口。
台灣礦業博物館入口,入內参觀要200元,但借用洗手間免錢。為了不走回頭路,駕駛先將車開到五分山氣象站的出口停放,再用一部車將駕駛載回博物館,回程再來開。
登山口在台灣礦業博物館的左側,會有指標。
大概最近下雨頗多,所以步道盡是落葉,有些荒涼,好像來登的人很少。
經過第一座橋,因為女生先走,我們去五分山回來後一路苦苦追趕。
登五分山從登山口就一路爬升,都是階梯的路,有點辛苦。
沿途的小溪水。
大概最近有下雨,所以小溪水量頗豐。
還是一路攀升的階梯,有點辛苦。
終於在0.9K處追上大家,登五分山步道沿路的里程指標非常清楚。
步道崩踏。
大家氣喘吁吁,慢慢走。
還是一路向上。
來到休息點福德宮,喘口氣,等其他人上來。
五分山步道旁的淡蘭古道說明牌。
暖東峽谷與台灣博物館上五分山交叉點在福德宮旁,剛好在此遇到從暖東峽谷上來的登山客,據登山客說,從峽谷到此約登50分鐘。
從福德宮往前走,我已為快到稜線了,應該是平緩的步道,但.....還是階梯。
在緩坡步道上合影。
此時往下望,才知我們攀升到很高的地方。
看到前方一路向上,大家說我騙人,我說網路的介紹圖片沒說一路攀升,照片都很平坦啊,不過,說歸說大家還是很開心。
在稜線上一路向上,風景真的很美。
因為是陰天,所以在無日照的情況下,走起來較輕鬆。
右有一個休息涼亭,有登山客在那裡煮水泡茶。
來到1.9K處,還是向上的階梯。
從這裡往下望,才知我們登的很高很遠。
終於有平緩的上坡路了。
遠方的涼亭今天中午用餐休息的地方,應該不遠了。
登五分山步道旁的Llama。
快到涼亭的景觀台了。
往回探望來時路。
有點飄雨,政大要大家等後女生來並在此合影,這時冠勛已經走到出口了。
快到景觀亭了。
陰天的五分山步道,一條蜿蜒如長城的步道。
稍微放晴的五分山步道。
這是我們的午餐,滷豬腳飯,大家非常飢餓,所以覺得美味,應該說每一道菜本來就美味,不是因為餓。
飯菜已空空如也。
景觀亭非常多人來此休息、觀景與用餐;因為剛走一批人我們才有空間。
大家背著我們的行頭,準備下山,並順登五分山。
五分山在步道旁的登山口,沒有鋪石頭,需穿過箭竹林。
從步道旁的登山口到五分山,聽說距離很短。
穿過矮箭竹林。
不到5分鐘就登上五分山,海拔757公尺,山頂無視野,旁為中央氣象局雷達站。
大家在五分山合影。
穿過箭竹林的照片,很美吧。
下山了。
天氣放晴了,我們來到五分山步道終點。
中央氣象局雷達站旁的芒花。
陽光下閃耀的芒花。
在視野極佳的五分山步道終點旁合影,終於可以看見北海的景致。
往中央氣象局雷達站旁的寬大馬路,其實這裡車不多走起來也很舒服。
中央氣象局雷達站路旁的芒花,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動人。
回到台灣礦業博物館,入館要購票哦。
台灣礦業博物館的景致,可花錢搭礦車進入礦坑區。
供遊客使搭的礦車車頭。
早期礦工洗澡的地方。
台灣礦業博物館的另一景致。
已經下午3點30分該是啟程回家的時候。今天五分山之行,從天氣不佳到放晴,心情也隨之起舞,能欣賞五分山的不同景致與初冬盛開的芒花,收穫很大。自然是我們的教室,有很多美景仍待我們追尋,雖然今天一開始登山時天氣並不好,也因天氣不好,但沒有下雨,讓我們在沒有樹遮陰的稜線,可以緩步走,待下午放晴後,又欣賞到整片盛開的芒花美景,感謝老天爺善待我們、感謝這一群無畏風雨的好朋友,福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