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湳仔溝、總督府古道、頭寮山、大九穹古道繞一圈--1111224
(圖-頭寮山、湳仔溝溪)
頭寮山位於桃園大溪慈湖旁,海拔480公尺,又名湳仔溝山或湳溝山,山不高,因山頂有總督府補圖根點基石,所以又稱總督府登山步道,山頂可眺望大溪,視野佳。登頭寮山有好幾個登山口,可從百吉隧道北口總督府步道(又稱湳仔溝古道)、承恩路湳溝山步道,或從百吉林蔭步道中段起都可登頭寮山,而總督府步道口穿過百吉隧道可以走百吉林蔭步道、石龜坑山、白石山,如走頭寮山方向可以通大九芎、溪洲山登山步道四通八達。
會規劃今天的行程主要是上次來桃園石門水庫時,有山友說大溪月眉人工溼地的落羽松相當漂亮,所以想去看一下,因此安排這條路線較為方便,而阿昇今天參加婚宴不能來、阿樹有事,楊博士英文課程結束終於來參加了。今天的行程仍與上次一樣,把車停在承恩路底的湳仔溝溪步道旁的停車場,早上太陽小先走湳仔溝溪步道到舊百吉隧道,穿過隧道從總督府步道上頭寮山,在走到大久芎回到承恩路停車場,中午就在承恩路旁的小吃店吃午餐順便泡茶(因為天氣冷,樣找有遮風處所)。一大早來到大溪承恩路,氣溫不到十度,而湳仔溝生態步道已重新整修,非常好走,加上太陽送暖,不僅空氣清新、步道平緩,可欣賞湳仔溝溪整治之成果,綠草清水及美麗的河岸,讓人心懭神怡,湳仔溝溪步道當然也可以騎單車,溪旁有許多農家,可悠閒地在這裡閒雲野鶴,真是老少咸宜出遊的好地方。而一路走到舊百吉隧道,這個隧道是當年來往復興、巴陵唯一的通道,可以感受到祖先當年篳路藍縷的艱辛,穿過隧道來到總督府古道,開始登山,前段階梯陡上,約15至20分到達稜線,會接上由百吉步道來的路,開始行走在稜線上,約30分後登頂頭寮山,有總督府圖根補點一顆,山頂往西北視野最好,俯視山下的慈湖,遠眺白石山、金面山,往東可遠望復興鄉山脈,續行往大久芎及方向前進,續行下坡廢棄崗哨、營房,經東竹篙厝山、林嵩壽山(這次就沒有特別拍攝)、神仙亭、長修亭,最後來到十字路口,這裡就是溪石亭,往承恩路下山,就到達湳仔溝停車場,繞一圈約3.5小時。
行車路線,國道3號三峽(或大溪)交流道下,往大溪慈湖方向過慈湖後,經過百吉隧道後右轉承恩路,於路底停車場停車。
8點15分來到承恩路底的停車場,往左進入,對面是大久芎古道,等一下從那裏回來。
往水泥橋的湳仔溝生態步道走。
湳仔溝步道導覽圖。
湳仔溝生態步道維護很好,騎自行車也不錯。
逆光拍攝的湳仔溝河岸。
往百吉隧道方向走,逆光行。
回拍就可以看到好天氣的美景。
湳仔溝清澈的水流。
漂亮的湳仔溝。
橫跨湳仔溝的橋都換了新妝。
氣溫很低,身體還沒熱起來。
旁邊是添丁養生黑木耳的棚架。
續往本想從百吉隧道走。
湳仔溝步道重新舖設,相當好走。
沿途都有橋名的指引。
早上來才不會曬太陽。
過這條橋是古早味麵店,續直行。
回拍湳仔溝溪。
好美的湳仔溝旁的農園風光。
過前方龍行橋往百吉隧道。
來到舊百吉隧道。
過舊百吉隧道。
由此上總督府古道往頭寮山。
步道緩緩向上行。
一路陡上。
拉繩向上。
來到稜線,左往百吉林蔭步道、湳仔溝,往右上頭寮山。
左向是湳仔溝古道,續往大九芎古道。
步道一路往上去頭寮山。
一路向上。
一小段平緩處。
最後一段陡上。
10點來到頭寮山,有一標示480公尺,有一標示493公尺,多高不重要,我們到了。
哨所遺址,續往大九芎古道。
步道往下行。
沿著稜線緩下。
非常好走的總督府古道。
林壽嵩山到了。
看到石門水庫一景。
續往下行。
來到雲天寺,續往下行。
沿階梯往下。
來到長修亭。
常修亭變舊了,也有人在此養狗。
走完總督府古道。
來到大九穹古道,這裡是溪石亭、往溪洲山的交會處。
續走大九芎古道下湳仔溝承恩路。
下山路非常好走。
陽光灑在林間,空氣很好。
經過一處福德祠。
11點30分回到承恩路。
回到停車場去開車,中午就在承恩路口的小吃店吃午餐、泡茶,感謝楊博士請吃午餐,泡完查後就去大溪月眉人工濕地欣賞落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