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國家公園紗帽山、橫嶺古道繞一圈—1110226
(圖-紗帽山及水仙)
紗帽山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海拔643公尺,有一顆編號1021的三等三角點基石(在過景觀台後方)。
紗帽山是一個獨立的山頭,形狀像古代的烏紗帽得名,它有兩個登山口,一位於陽明前山公園旁公共澡堂旁(陽明湖登山口),一位於大埔,都在紗帽路上。從陽明山前山公園陽明湖第一登山口起登(海拔約400公尺),路程約1.2公里就可以登頂紗帽,山頂有散落的安山岩,正面對的七星山、大屯山,也能俯瞰遊客中心及中山樓的全景,山頂也有太子亭遺址(日據時代建設,是否為太子亭就不得而知),這處原設置的涼亭為四方亭,四角的石柱只剩兩根而已,然後繞一圈下山至大埔登山口,這段1公里石階的陡下坡,大概是經年溼氣重,石階非常濕滑,因小心走所以走速度很慢,雖然只有1公里,但如走這條上山,會比從陽明湖登山口上山還累。
下山後往沿紗帽路往北投方向走一段後去接橫嶺古道紅壇登山口,橫嶺古道(位於陽明公園入口左側,古道兩端入口分別為湖山路登山口及紅壇登山口)沿紗帽山下方行約900公尺,步道平緩寬大好走,是一條幽靜的山有兩道高聳的竹林,可媲美日本嵐山的竹林風情,但與實際有段距離,因為竹林的林相不同,這裡是刺竹,嵐山是孟宗竹林,而原始古樸的步道行走其間古意盎然,走出口到後接上陽明山公園可以回到前山公園的公車總站,走出一條環狀健行路線,步行距離近5-6公里,步行時間約2.5-3小時。
今天是228連假的第一天,擔心高速公路塞車,所以選擇來陽明山登山,因為紗帽山已經十多年沒來爬了,所以選擇來此繞一圈走,流流汗,沿途遇到許多登山客,大家不認識卻互相打招呼,這就是台灣的人情味。
行車路線從仰德大道上山,於陽明山前山公園的紗帽路停車。
8點10分來到紗帽山陽明湖登山口,這裡越早來越有停車位,且會管制車輛進入。因阿昇錢包遺失,去車上找找,停車處離登山口有點距離,幸好是遺落在車上,而不是在金山南路。
這裡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前山的公共浴室,景觀非常漂亮。
霧來了、又散去,因為這裡是公共澡堂,所以硫磺味極重。
前方正是七星山。
8點30分開始爬山,這裡都瀰漫著硫磺味。
紗帽山登山步道每200公尺會有一個里程標示。
一路石階陡上,因為天氣不錯,空氣也好。
枕木休息椅相當破舊,顯然有相當的歷史。
都是青苔的石階,幸好今天穿雨鞋,下次如來陽明山要告訴大家穿雨鞋,因為陽明山是有名的溼氣重,穿雨鞋防滑。
一路陡上,但天氣好又涼爽,相當舒服。
都是這樣之字型的石階步道。
來到0.8K,還有0.4公里,這樣的登山步道很像去走面天山,雖然二子坪登面天山最後只有的0.6公里,但卻是坡度相當陡的石階,跟面天山比,這裡相對好走。
走上來了,有一段平緩的步道,山林景色極美。
很美的山林景觀。
最後一段陡上的石階。
9點就來到紗帽山山頂,先去景觀台。
紗帽山景觀台,是最佳的賞景點,藍天白雲,今天終於一掃台北二月以來一直陰雨的天氣。
芒花已落,雲霧繚繞。
七星山被雲霧擋住,山下左側紅屋是是陽明山國家公遊客中心,右側綠屋頂是中山樓。
快樂的登山行。
9點20分開始下山,往大埔登山口。
這裡是紗帽山山頂編號1021的三等三角點基石。
傳說中的太子亭,徒留二石砌樑柱遺跡,是否屬實已不可考。
下山的路很陡,石階相當濕滑,要小心走,因我穿雨鞋較為止滑,所以走的快些。
因為沒有開發,所以林相原始,空氣好。
蠻陡的下坡,所以從大埔登紗帽山應該比較辛苦。
剩下200公尺就下山了。
都是這樣的彎道。
10點5分下到大埔登山口。
大埔登山口有紗帽山的介紹。
等阿樹根阿昇下山,路滑走得慢,人到齊後,續往北投方向走。
雖然有陽光,但氣溫仍低。
約5分鐘來到這裡,往右上去接橫嶺古道。
從這個階梯上去。
花崗岩石階步道。
走完石階了,上去往右上。
右上前方就是就是橫嶺古道紅壇登山口。
來到紅壇福德祠,這裡有大廣場,但目前禁止車子停進來。
有幾棵大楓香樹。
橫嶺古道。
有點緩上的橫嶺古道,相當多人喜歡來走這條寬大的步道。
橫嶺古道在紗帽山的下方,竹編的圍籬,有點京都嵐山的味道,但相去十萬八千里。
續往上行。
休息點。
900公尺的橫嶺古道走完了,往右去陽明山公車總站,回到登山口停車處。
湖山路,旁是陽明山公園。
沿著陽明山公園步道往公車總站走,苔蘚相當多,鋪滿綠地,很美。
很棒的休息涼亭,在此泡茶應該很棒。
公園的水仙花盛開。
天氣好、花盛開、遊客如織。
這景色讓人流連啊。
往右下回到公車總站,順便買農家自種的青菜。
11點15分回到停車處。
11點40分到竹子湖吃午餐,今天依然來到媽媽味,吃午餐完泡茶,午餐是阿昇兄請客,今天人多,菜也點的比較多大家吃得很飽,最後帶來的水果也都吃不完,有大家的陪伴真是快樂極了。下山後去林口看信安看老爹,再去桃園裝行車紀錄器,真是充實快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