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中正區槓子寮山、槓子寮山砲台繞一圈—1101030
(圖-- 槓子寮山、砲台)
今天從台北出發時,下起雨來,感覺基隆的雨勢應該會更大才對,一直猶豫到底該往南還是繼續,因為昨晚的氣象基隆今天好天氣,雖然從康寧街下準備往南時,發現雨不大,走步道應該沒問題,只好又往3號接1號往基隆海洋大學前進,來到海洋大學雨變小了,走步道應該沒問題。
槓子寮山海拔163公尺,位於基隆市中正區與信義區交界,海洋大學南側,山頂有編號1168的二等三角點基石,台灣小百岳編號4,山頂視野雖然無法看得很廣但還算不錯,附近有槓子寮砲台古蹟,可眺望基隆嶼與東北角海岸風光,視野好。登槓子寮山有二處,一處位於基隆二信中學後方;一處是從海洋大學沿龍崗步道入山(龍崗步道是基隆市政府積極開發的一條步道,全長約二公里,具有自然、觀景、健行、賞蝶等多種功能),而在海洋大學男一舍會會合東線與西線步道,會合後續南行即可至慈善路叉路,往西可登槓子寮山,往東則可前往槓子寮砲台,下山時本想走一圈,但在砲台時遇到附近一位常來這裡爬山的阿伯,他說下雨天走龍崗步道上山,如下山走南一舍射箭場較陡,比較危險,建議下山原路回最好,因此今天救援路來回。
槓子寮砲台位於基隆港東側的槓子寮山頭,國立海洋大學的後山,建於西元1900年日治時代初期開始建築,為基隆地區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砲台,由於戰略位置重要,光復後還一直有國軍駐守此地,廢棄後荒蕪多年,才被指定為歷史古蹟。因槓子寮砲台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知名度較低,所以來的人少,遠不如情人湖附近的大武崙砲台。槓子寮砲台遺址除斷垣殘壁外,還有過衛兵崗哨、軍馬廄舍、官兵宿舍、彈藥庫、砲盤區、觀測所、碉堡陣地等。從砲盤區石階登上稜線後視野相當遼闊,山下的海洋大學、和平島、基隆港、基隆嶼、碧砂漁港、八斗子、深澳岬角、東北角的基隆山,盡收眼底,而老伯說天氣好可看到東北角三島即花瓶嶼、彭佳嶼、棉花嶼,而我們都說是基隆嶼,而雖然陰天偶有雨,可想像東北角海岸湛藍海水萬頃,配上白雲,賞景不論天候都有不同的享受。
行車路線國道1號往基隆至海洋大學,開車入校找地方停車。
8點20分來到海洋大學,直接開車進校園(停車費每小時30元),往龍崗生態園區方向,於全家便利店附近停車。
便利店旁邊就是龍崗步道。
今天只有4人來爬山。
由此上往左登槓子寮山。
來到槓子寮山步道口,往右上。
因為今早下雨,地面很濕,幸好地面是水泥舖設很好走。
步道緩緩向上,都在樹蔭間,空氣相當清新。
一路都是陡上階梯至從立德路上來的槓子寮路。
來到第一個景觀點,基隆嶼就在前方。
槓子寮山基石。
來到叉路,往左下是海大男舍及射箭場,往右上是去槓子寮山、槓子寮砲台。
終於走完階梯了。
景觀平台有休息涼亭,是木造的,非常有古意。
看到山下的和平島即海大校區。
往右上去槓子寮山。
這裡是往槓子寮山砲台,先去槓子寮山。
走一段柏油路。
幾分鐘就來到這裡,右邊小路(紅招牌)拉繩上槓子寮山。
因為昨晚即清晨下雨,非常泥濘,要拉繩以維安全。
很快就上來了,第一個景觀點。
基隆嶼與右側的槓子寮砲台。
續往槓子寮山,榕樹的氣根像鬍子。
很快來到槓子寮山,有一顆編號1168的二等三角點及市圖根點。
槓子寮山的景觀,前方有鋤草視野還不錯。
往另一處下山,因泥濘要小心走。
很快回到產業道路。
往回走去槓子寮砲台。
右前方山頭就是槓子寮砲台。
有路標,沿柏油路走。
來到槓子寮砲台入口。
槓子寮砲台位於基隆港右側,建於日治時期的1900-1908年間,是基隆最具代表性的砲台。
入砲台最先到士兵營區。
兵營遺址。
可看出當年砲台的規模不小。
兵營區。
裡面那一棟蓋的最堅固的營舍,應該是指揮官居所或指揮所。
續往砲台。
這裡是彈藥庫及砲台區,從前方第一座階梯往上走,可以看到基隆港灣風景。
上來了,視野真的很棒。
左前方錐形是基隆山。
砲台一隅,這裡是制高點,風景很棒,天氣好時(尤其颱風前夕的好天氣)從這裡可以看到東北角三島即花瓶嶼、彭佳嶼、棉花嶼(今天是無緣得見),一位老伯特別在此介紹地理環境,讓我們知悉,4-9月這裡是看日出的絕佳點。
砲台點。
續往另一處砲台。
想像當年的守軍,一定是盡勞力非常辛勞。
回拍剛剛的制高點。
又一處砲台,這個比較特別。
霧鎖基隆山及九份地區。
繞一圈來到砲台的彈藥區。
槓子寮砲台這種拱門入口應該是彈藥庫。
砲台看山下的八斗子漁港。
10點50分回到海大全家便利店,找地方泡茶吃水果後,本來計畫去仁愛市場吃生魚片飯,但因為晚上小女要請阿姨們吃飯,就簡單吃,所以找到三坑車站附近當地人吃的店家--三坑菜頭滷,它類似關東煮,店家很小,但食材新鮮又好吃,有幾十樣,湯頭鮮美自己盛、隨意喝到飽,所以來吃的人不少,吃完就回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