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三峽區鳶山、福德坑山及鳶山彩壁—1100116
(圖--鳶山縱走風景)
新北市的三峽除了老街、滿月圓等風景名勝外,鳶山也是非常重要的旅遊地,山僅海拔300公尺但有史蹟,所以成為許多民眾假日登山的好去處。從鳶峰路上山至道路終點,哪裡有停車場、涼亭、 廁所、小攤販等,平台上有一巨大的銅鐘為光復紀念鐘,是早年三峽鎮公所為紀念台灣光復四十年所鑄,如民眾不登山,亦可在銅鐘的平台休息及俯瞰三峽風光。從車到終點停車場,從步道口上山,途經有鳶山勝景石碑,碑旁步道往上走約3分鐘,是三峽無線電轉播站,巨石嶙峋處就是鳶山岩,視野瞭闊展望佳,坐在巨石上不僅可以看到國道3號的車流往來聲響,三鶯地區的平野風光,大漢溪鳶山堰(板新水廠的集水區)的美麗河景,進能收入眼簾,其實最佳的賞景時間,應該是黃昏時,華燈初上的夜景,蜿蜒的國3車流燈光,才是最美的景致。
福德坑山實為鳶山海拔321公尺,有一顆編號1103的三等三角點,是編號019號的小百岳,而剛剛介紹可看鳶山堰的一般人稱的鳶山,應非正式的鳶山,只是大家的習稱,應該稱為鳶山岩。而到達扶德坑山前有福德嶺休息站,是登鳶山的山友最佳的休息點。
鳶山彩壁是近年來發現的鳶山景點,因為山友的介紹而聲名大噪,拍照看起來會比實景美麗許多,這片裸露的彩色岩壁,線條由如上帝不小心打翻了調色盤,有人說與屏東的哈尤溪彩壁齊名,因為我沒去過哈尤溪彩壁,所以無法比較。
從光復紀念鐘走步道口走經鳶山岩、長春嶺至福德坑山約1小時(不含休息),由福德坑山至鳶山彩壁約35分鐘,因為途中叉路很多,記得往五十分山方向,彩壁就在鳶山縱走步道下方1分鐘就到達,所以沿著往五十分山的方向走就對了,之前從相關的部落格都無法看出方向,今天走了才訪然大悟,沒來之前還以為可以從永安宮方向繞彩壁一圈回來,結果是我錯誤解讀。今天是從鳶山大鐘走過來,所以只能原路回去,採此方式走較為簡單平易,來回約6公里多,時程約3.5小時左右,當然也可以從再走至五十分山,從別處下山,那就必須有車接駁,或者也可以從鳶山堰旁的茅埔路永安宮登山口上山,茅埔路有幾處登鳶山的登山口,是可以採O行方式走,但較需爬升的高度較多,步道也較為陡峭。
行車路線國道3號三峽交流道下往三峽方向接中山路,再右轉仁愛街再右轉鳶峰路上山就達鳶山光復大鐘。
8點10分來到三峽區鳶山大鐘旁停車場。
來具歷史的大鐘旁合影。
從停車場往上走就是電台轉播站,也就是鳶山岩,從入口到巨岩約5分鐘的路程而已,但須經這段小爬坡。
鳶山岩的風景極佳,是許多網美喜愛拍照的地點,非常容易親近,國道3號的車流聲非常大。
鳶山堰就在下方,提供板橋、樹林一帶的用水取水處。
可以看到鳶山大鐘。
下方是板新進水廠。
續往長春嶺方向走。
這條路線是鳶山縱走,所以步道沿著稜線上上下下,但起伏不大。
往上爬就到青春嶺。
步道上的楓葉飄落。
很美的紅楓。
來到長春嶺(從大鐘到此約600公尺),有路標往福德坑東峰及福德坑山,在長春嶺休息一下就往左去福德坑山(圖表說650公尺)。
青春嶺休息涼亭。
青春嶺休息涼亭的視野有很棒。
鳶山縱走路旁都有往福德坑山路標。
路標清楚,不會走錯。
非常好走的一段。
又是一個休息涼亭,因為沿著稜線走,路上都有好景可欣賞,這座亭也是山友建的,平常就有人來此泡茶、吃飯,度過優閒的時光。
涼亭更近距離看到鳶山堰。
這座亭叫做楓樟亭,是因為亭旁有楓樹及樟樹。
過楓樟亭往下走在爬上山就到達福德坑山。
爬上去就是福德嶺。
來到福德嶺,這裡腹地大,有涼亭及山友揹水上來,是最多人休息的地方。
福德坑山往前看是鶯歌地區。
往後看是復興鄉及雪山山脈。
往福德坑山三角點及鳶山彩壁方向。
2分鐘來到福德坑山,海拔321公尺,有一顆編好1103的三等三角點,名列小百岳19。
福德坑山的視野。
來到這個叉路要注意,往右下是茅埔路,往左才是五十分山,因為剛拍完照,起步走就是叉路,我以為二條相通會會合,故先去右方看景並下行,因為沒來過結果一路陡下,後來才發現不對,問了山友,才知這條是往茅埔路方向,走錯了,只好往回走,所以過了福德坑山遇叉路,往左就對了,直到彩壁才往右下。
續往永安宮、五十分山方向。
鳶山縱走的路標變成五十分山。
往五十分山。
沿途可以看到鳶山堰。
往左側路。
右側去永安宮不要走,續往左走。
鳶山縱走全程在樹蔭間,春秋來應該也很適合。
今天的陽光很好,讓長久以來濕冷的台北有一些溫暖。
那棵倒木好像一條巨蟒。
來到休息點。
右下就是休息涼亭。
涼亭前的景觀。
涼亭步道旁有指標,已經快到鳶山彩壁了。
來到鳶山彩壁方向,往右下。
這裡地圖標示的位置就是鳶山彩壁。
步道旁缺口往下1分鐘不到就是鳶山彩壁。
新北市三峽區鳶山、福德坑山及鳶山彩壁
10點20分來到鳶山彩壁,因為走錯路所以多花一些時間。
拍完彩壁就原路回去,下次應該從茅埔路上來,繞一圈走,不走回頭路。
約11點40分回到大鐘,在停車場旁泡茶,中午就去平鎮龍岡忠貞市場吃米干,買雲滇緬做的辣香腸及酸菜,度過了快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