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關西鎮石牛山--1061216
(圖--雨中的石牛山)
石牛山,海拔671公尺(有資料說571公尺—維基登載671公尺),名列台灣小百岳第25,位於關西鎮錦山里羅馬公路旁,是關西一帶的名山,山頂有一顆三等三角點編號6247基石,山頂有平台,還有一塊狀似牛背形的大石,這塊巨岩就是所謂的「石牛」,當地人習慣稱大石頭為「石牛」,故名「石牛山」。山頂具360度的視野,天氣晴朗時,往西可見石門水庫大壩,石門山、溪州山等,往東就是新竹桃園地區的鳥嘴山、北德拉曼、李棟山等,所以石牛山被群山包圍,視野極廣,可以讓心胸開闊,身心舒暢。而登此山的過程中如果從東邊右方上山更具有攀岩、越溪,走稜線,穿山洞,十分精彩,在山頂時會有「登泰山小天下」的感覺。如果以最短路程登石牛山,則採左上左下,沿路亦會有懸崖峭壁、古木叢林、小溪、果園,享受森林浴,吸收大自然的芬多精。
從石福宮出發,有左右兩條登山路線都可以上到石牛山,右線較為平緩但耗時較長(上山約需1小時30分鐘),左線陡峭但路程較近(單程約需1小時10分鐘),我來爬石牛山四次,依據山友的建議走左線原路來回,或者右去左回,我都走過,山友建議勿採左去右回,以免下山會陡峭難下,這到沒有嘗試過。今天第五度登石牛山,是應新竹同學阿福(他沒爬過石牛山)的邀請,但因為高速公路塞車(二起交通事故),台北天候不佳,一直下雨,而根據氣象報導,新竹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原想更改地點,但阿福說石牛山雨停了,只好照原定計畫來登石牛山。來到石牛山,天氣仍是陰雨,只是雨暫歇而已,所以採左去左回方式,避免右側上山太過濕滑危險。
行車路線為關西交流道下,從關西方向穿過台3線往羅浮的118線道34.5公里處(有石牛山民宿標誌)左轉,進入後的第一個叉路口靠右(路較小的產業道路)往石牛山民宿方向,繼續向前走,不久就抵達了石福宮,石福宮是石牛山兩條登山路線的交會處。
約8點40分來到石牛山,暫時無雨,爬山應該沒問題。現在已不收停車費,所以往前方的停車場似乎雜草叢生。
停車場旁有石牛山登山地圖。
登山口合影。
石福宮搭建新的遮雨棚,下山剛好來此泡茶。
筆直的檳榔樹。
遙望石牛山,感覺天際線很近,但雲層很低,但下了雨所以空氣更清新。
經過一處民宅,可惜現在沒有香菇及木耳。
由此進入石牛山。
下過雨,步道濕滑,但空氣中充滿芬多精。
雖然還可能繼續下雨,但此時山色相當清新,讓人心情開朗。
這條步道近年似乎來走的不多,還有可能是沒人理雜草,所以得低頭通過。
過小橋。
一開始步道緩緩向上,還算好走。
倒樹擋路。
進入毛竹林。
步道由此開始陡升,一直到稜線。
因為濕滑所以不太好走,但仍不減我們登山的興致。
照片拍不出陡峭濕滑的樣子。
樹上有標示,到石牛山約10分鐘。
一小段緩坡,過了又立即爬升。
來到稜線,右往石牛山,左往彩和山。上次下山時,衝太快,沒注意,在此左下,繞一大圈,再回頭找路,雖然影驚無險,但記憶猶新。
果然是稜線,左側是迎風面,寒風漱漱的吹還夾雜雨絲。而石牛山登山口那邊是背風面,所以來到登山口時暫時無雨。
約1個多小時登上石牛山,山上下著小雨。石牛山海拔671公尺,有一顆編號6247的三等三角點。
於山頂休息一會兒,感覺開始下雨,因為雲層又低,無法看見周邊360度的美景,又擔心下山的路太濕滑,所以不敢休息太久,先下山喝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