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瑞芳區大粗坑古道、小金瓜露頭、大粗坑山--1060429
(圖--大粗坑山的視野)
(圖--小金瓜露頭)
大粗坑古道的起點在瑞芳(九份)102線(瑞雙牡公路)21公里處的大粗坑叉路口,往下行經架空的陸橋階梯至瑞侯公路,古道山谷中有廢棄大粗坑聚落的房舍,是導演吳念真的故鄉。侯硐大粗坑一帶在礦業興盛期(採金、採煤),有高達400 多戶人家,這個小山城當時相當熱鬧,當時有二層樓的高級洋樓、也有學校(大山國小),甚至有「小美國」之稱(是據說當年大粗坑人在光臨九份採買時,商店小二會大聲歡呼「美國仔來了」),如今已無採礦,居民無以為計而搬離,曾經繁華山城此時千金盡散,留斷瓦殘片與空蕩的聚落遺跡,很難讓人想像這人煙罕至之處,過去人山人海的景像,而這種有著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曾經滄海桑田,也成為熱門的電影素材,吳念真導演以身為當地人,感受深刻,因此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無言的山丘、多桑等作品,都曾在這裡取景拍攝。
小金瓜露頭位於瑞雙公路102線道19.5K旁,金瓜露頭礦體上方裸露岩層約海拔568公尺,礦體為南北向,約南北長30公尺,東西20公尺之長方形裸露岩體,礦體中心是由堅硬的矽化砂岩與頁岩構成。從遠處看山頭像似一匍匐的河馬,據傳自清光緒16年(1890)基隆河發現沙金,溯源大小粗坑,至此發現金礦露頭,原來的形狀像南瓜,為與金瓜石本山有所區別故稱「小金瓜」,整座山頭皆有金脈,因為露天開採而變形,造型由原先的南瓜變成了河馬頭,而金瓜時、九份地區近一世紀採金史的序幕,就從發現小金瓜露頭開啟這裡的黃金歲月。
大粗坑山(金瓜石山)有一顆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標高576公尺,位於小金瓜石露頭高壓電塔旁。
行車路線國道3號接國道1號再接62號快速道路於瑞芳下往侯硐,於舊侯硐國小旁進入就是大粗坑古道。
大粗坑古道登山口。如何到登山口参考http://mm5355.pixnet.net/blog/post/116827178
古道石碑。
登山口合影。
登山口植滿櫻花樹,櫻花已謝,滿是綠意。
步道一路陡上,只有一小段平整的路段。
步道蜿蜒在山谷間慢慢向上走。
這幾張是坡度較緩的美景。
路標,往大山國小分校。
繞過大石壁。
小水道,山泉水相當清澈甘甜。
股到遮陰處並不多,來到大榕樹表示大山國小分校快到了。
右側二層樓是大山國小分校,在地老居民說這裡聚落當年有300戶,人口一、二千人,對照現在來看,實在無法想像,因為除古道外,破垣殘壁的遺跡也不多。
遠處的天梯,電塔處是大粗坑山。
蜿蜒的古道及青草地,相當美麗。
右往102線瑞雙公路(750公尺),左也往102線,因為要去小金瓜露頭,所以往左上。
二層洋房,早年這裡是雜貨店。
來到大粗坑古道的天梯。
天梯高處的視野相當遼闊,讓人心懭神怡。
走完天梯就是柏油路,約走350公尺到102線瑞雙公路。
來到瑞雙公路,右往不厭亭、金字碑古道;左往小金瓜露頭、九份。
往小金瓜露頭,前方左側就是小金瓜露頭入口。
來到小金瓜露頭入口。
小金瓜露頭說明。
進入園區就看到壯麗的山海景致。
雖然陽光刺眼,但因微風吹拂,天氣還算涼爽。
右側步道進入小金瓜露頭,繞一圈走柏油路回來。
步道沿著岩體走。
山海景致愈來愈漂亮。
左上去小金瓜露頭,右方下往九份;往左上。
地勢越高,風景愈美。
右前的小尖錐是茶壺山。
左方進入小金瓜露頭;前方電塔是大粗坑山,左側進入後,繞一圈到後方就是大粗坑山登山口。
看到小金瓜露頭了。
小金瓜露頭岩體,當年這裡可是採金礦的源頭,不知地下開挖了多少的坑道。
岩體合拍。
在小金瓜露頭看金九地區,真是一種享受。
前方小島是基隆嶼。
小金瓜露頭岩體,還算壯觀。
續往大粗坑山。
電塔頂就是大粗坑山。
來到高壓電塔,這裡是大粗坑山,但找不到三角點基石。
大粗坑山的視野極佳,在此看山、看海是一種享受;小金瓜石露頭就在右前的岩體。
非常清楚看到金九、瑞濱地區,尤其基隆山非常壯麗。
前方山頭是五分山,有雷達站的標誌。
茶壺山看起來很渺小。
可以看到基隆、八斗子、深澳及基隆嶼,很棒的景色。
大粗坑山的視野是全方位,真是棒。
從大粗坑山下來,街上柏油路,繞一圈往出口走。
回到102線瑞雙公路的大粗坑古道標誌拍一張合照,原路回到登山口。
大粗坑古道沿著溪走,聽水聲就覺得清涼,回登山口泡茶,吃點心,因東育有事就直接回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