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雙溪區貂山古道、牡丹山--1060107
(圖--牡丹山風景及基石)
貂山古道貂山古道又名無緣之墓登山步道,全長約2700公尺,源於日治時期的明治31年,因為在金瓜石地區溪流中發現金砂,循跡發現金礦露頭,吸引許多採礦者前來一探究竟,金瓜石、九份越嶺侯硐、牡丹就有許多古道往來,其中之一的貂山古道是為運送礦產所建造的輕便台車路,也是牡丹先民來往瑞芳、 九份與雙溪工作或買賣的必經之路,也因有這條古道而帶動牡丹的發展。
貂山古道南端入口在新北市雙溪區牡丹村(牡丹因已無採礦,整個小山城安靜遺世而獨立,可以慢慢欣賞的地方),古道口有一座「古道探幽」石碑,北端入口於草山戰備道上也有一座「貂山古道」石碑,比較特別的是北端口腹地寬可停車,又有一座歷史悠久的金山福德宮。步道上有座「無緣之墓」,據說無緣之墓是日治時代,一位來自日本採礦技師來台工作,來台前與日本女子定盟婚約,相約返鄉後二年回來,,該技師來台卻無音訊。其女友擔心、疑惑,幾經波折來台尋找,卻獲悉技師已因病去世,悲慟之餘,乃豎此碑,以為懷念,黯然返鄉。(碑上有四中說法,另一為相傳明治三十五年間,有一日籍採礦工程師,愛上本地一名女子,於是返鄉稟告父母,徵得同意後,回台欲予迎娶,其愛人竟已病故,傷心欲絕遂立此碑而歸。)吳念真導演的電影「無言的山丘」就是以它為背景故事,秋天時山脈上的芒草浪花,會讓秋天更顯蕭瑟,也讓電影哀傷、悲情的採礦當代情節更為顯現。「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劉徹的--秋風辭--為這冬日的貂山古道,下了最富意境的註腳,也為古道裡的浪漫哀傷淒美的傳說,留下讓人可歌汔的故事。
牡丹山海拔660公尺,有一顆礦務課基石。位於瑞芳與雙溪的山界稜上,也是金礦露頭之一,山形像似伏臥的哈巴狗,因樹梅坪早年是採金礦地區,故沿線可以看見多處廢棄的礦務所舊址,登上牡丹山頂(旁有電塔)眺望草山公路及四周環山、金瓜石的東北海岸,風景絕佳,一般攀登牡丹山大多從貂山古道走上來,也有從樹梅坪走草山戰備道進來的或由不厭亭走芒草路上登。
今天出發雖然天氣不穩,從貂山古道口海(拔202公尺)爬上牡丹山(海拔660公尺),爬升高度約有440公尺,除回程太陽有點發威外,氣溫非常舒適,也感恩老天爺讓今天的爬山行程圓滿完成。
行車路線國道三號深坑交流道下走106乙線,經過平溪、十分,走雙平公路至雙溪,再走106線至牡丹。
來到牡丹,從106線28K處右轉進入牡丹老街。因為從台北過來,天氣不是很穩定,大概昨晚下雨之故,天仍灰暗,很擔心今天的行程。
入口有牡丹社區招牌。
穿過鐵道下方,右轉往牡丹車站,左轉往牡丹國小,往左,從這裡到古道口約3公里多。
來到牡丹國小,續左轉,沿途都有貂山古道的指標。
續往寬廣的柏油路走。
續往左過政光一號橋,過橋後右行。
續直行,往上是錯的。
經過一處小村落。
往右是貂山古道。
上午9點來到古道口,直行是燦光寮古道,左上是貂山古道。雖然雨停了,但天色不佳,有點擔心,先走再說吧,備雨具。
路旁有貂山古道導覽圖。
貂山古道入口,大多數人都是搭火車到牡丹,再從牡丹車站走過來,路程3100公尺,要走1小時。
穿雨鞋,因為上牡丹山的路不好走,一定很濕滑。
先走700公尺的水泥路,但非常陡。昨晚的雨也不小,所以一旁牡丹溪河水豐沛。
路標,往無緣之墓,已開始流汗,因為都是上坡。
走700公尺的寬大水泥路,於9點20分來到古道探幽的石碑。
石碑旁另有解說牌記事,敘述貂山古道於明治31年因下游河流發現發砂金,溯源至此看見金礦露頭,興起這裡的採金歷史。
路標,續往草山戰備道。
雖然地是濕的,可是昨晚的雨讓這裡空氣更為清新。
這裡的石階步道非常好走,因為每一階剛好是一步的距離,而且有止滑設計。
雲層很低,山色青青,心情舒朗。
終於有一段平整的步道了。
雨水洗過大地,山色更佳,幸好沒有下雨,走起來特別舒服。
來到當時採金時的礦務事務所遺址,旁有解說牌,當時這裡也設有醫療站。
9點35分來到無緣之墓,是讓這條古道很淒美的傳說,也是休息的好地方。
無緣之墓解說牌,牌上有四種說法,一是日治時代,一位來自日本採礦技師來台工作,來台前與日本女子定盟婚約,相約返鄉後二年回來,,該技師來台卻無音訊。其女友擔心、疑惑,幾經波折來台尋找,卻獲悉技師已因病去世,悲慟之餘,乃豎此碑,以為懷念,黯然返鄉。其餘三種,來走走再看吧。
續往步道上行。
步道蜿蜒在山間,真的很有歷史的感覺。
從這裡開始都透空,直到金山福德宮。
經過小山澗。
好漂亮的步道風情,天氣漸漸清朗了。
好長的階梯,幸好這時沒有太陽,否則一定汗流浹背。
往金山福德宮。
感覺山頂快到了,天色漸漸放晴了,真是太棒了。
兩電塔間,就是牡丹山,也是今天登頂所在,感覺好遠。
又是長長階梯,好像要往天上去。
10點15分終於來到草山戰備道。
這裡就是貂山古道北端入口(在草山戰備道旁),有大石立碑,旁是金山福德宮。
左側是貂山古道上來的地方,右側寬大路往牡丹山。牡丹山位於前方二電塔間,上去要30分鐘。續往右行,上牡丹山。
尋路跡清楚處往上行。
上牡丹山都是非常原始的泥土路,路小且緊鄰山崖,要小心走。
從這裡開始都是在芒草中穿梭尋路。
陡上的山路。
金山福德宮已在腳下,風景好美。
芒草遮蔽去路,最好穿長袖。
沿途的山景,非常漂亮,值得一來。
前方山頭是本山地質公園。
真的是在草叢中。
金山福德宮更遠了。
這裡路跡算明顯。
終於看到海了,天氣放晴,視野更佳。
第一座電塔終於快到了,但芒草更高,路跡更不明顯。
這就是一路走來的景像。
終於來到電塔了。
國昌還在草叢中穿梭。
第一座電塔的視野極佳。
從第一座電塔往上(保線道),即第二電塔方向,牡丹山就在步道左方。
在此左轉,進入芒草叢中找路。
芒草叢中找路跡。
前方小山頭就是牡丹山,但必須在芒草中找路繞路過去。
應該很久沒人來牡丹山了,路跡相當難找。
終於看到綁紅布條,方向應該沒錯。
我指引國昌往我的方向來。
10點45分終於來到牡丹山,海拔660公尺,有一顆礦務課基石。
牡丹山的視野極佳,前方山下是著名的不厭亭,可看到美麗的瑞雙公路(那一段路是汽車廣告最常取景的地方)。
前方最高處是燦光寮山。
看到山下的猴硐車站。
海上的基隆嶼。
前下方是瑞芳及瑞濱、深澳一帶,賞完風景就下山了,這時天氣更好了。
最左側是雞籠山、基隆山前鋒(東峰),右邊是茶壺山、半屏山、燦光寮山。
回首上山路。
我們在貂山古道旁合影。
下山時拍的,風景真的很棒。
幸好要下山了,否則這種太陽,曬起來也不舒服。
12點15分回到登山口,吃午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