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溪湳仔溝(總督)古道、頭寮山、東竹篙厝山、林嵩壽山、湳仔溝溪步道繞一圈走--1051022
(圖-湳仔溝溪步道)
頭寮山位於大溪慈湖旁,海拔493公尺,又名湳仔溝山或湳溝山,山不高,因山頂有總督府補圖根點基石,所以又稱總督府登山步道,山頂可眺望大溪,視野佳,也有木椅可休息。登頭寮山有好幾個登山口,可從百吉隧道北口總督府步道(又稱湳仔溝古道)、承恩路湳溝山步道,或從百吉林蔭步道中段起都可登頭寮山,而且頭寮山可通大艽芎古道、溪洲山及石龜坑山、白石山,登山步道四通八達。
我們從承恩路頭寮山(湳溝山)登山步道起登,從總督府登山步道上行,開始先經過一段桂竹林,穿過桂竹林後爬一段木梯,木梯已毀損相當難走,幸好不木梯步道不是很長,雖然是一路陡上,但很快就可接上平緩步道,上到總督府步道是一條充滿落葉的泥土路,約5分鐘到達稜線(往右是百吉林蔭步道),往左大艽芎古道,約15分後登頂--頭寮山,有總督府圖根補點一顆,山頂往西北視野最好,俯視山下的慈湖,遠眺白石山、金面山,往東可遠望復興鄉山脈,續行往大大艽芎古道及方向前進,續行下坡廢棄崗哨、營房,經東竹篙厝山、林嵩壽山、觀景台、神仙亭、長修亭、山神廟、湳仔溝停車場、走湳仔溝溪生態步道(約2公里)回登山口,繞一圈走,約3小時。
林嵩壽山(山頂無標示、無展望,旁有三井基石)
東竹篙厝山(山頂無標示、無展望)
行車路線,國道3號三峽(或大溪)交流道下,往大溪慈湖方向過慈湖後,經過百吉隧道後右轉承恩路,約400公尺看到客家麵即可停車,附近有很大的停車場。
8點40分來到承恩路上的客家面前,停車於路邊,往右上總督府登山步道。
標示相當明確,圖面上的電線桿就是登山口。
登山口,大概好久沒有人從這裡山了,雜草叢生。
沿著綠竹筍林往上走。
穿入桂竹林,蚊子很多,最好穿長袖。
穿出竹林後,蚊子就少了。
倒樹擋去步道,今天天氣悶熱,一下子就汗流浹背。
走過一段毀損的連續向上木棧道(不是很好走),來到主線(右往百吉林蔭步道,左往頭寮山)。
往回拍(難行的木棧道)。
左邊往頭寮山的步道。
來到叉路,右往百吉林蔭步道,左往頭寮山,續往左行。
樹上有指,往前會有一段長上坡。
叉路,往左(兩條將會合)。
第二段長上坡,走上去就是頭寮山。
約走35分鐘來到頭寮山,海拔493公尺(480公尺?),有一顆總督府圖根點。
頭寮山視野佳。
山下的大溪。
頭寮山有休息椅。
山頂合影。
休息一下續往下行,不走回頭路。
早年慈湖的崗哨。
廢棄的崗哨屋。
步道非常好走,沿著山的稜線走。
來到叉路,右往慈湖停車場,左往大九芎古道、溪石亭。
路標。
林嵩壽山(山頂無標示、無展望,旁有三井基石)。
林嵩壽山(山頂無標示、無展望,旁有三井基石)。
續往下行。
來到叉路,右往慈湖停車場,左往溪石亭,續往左行。
東竹篙厝山(山頂無標示、無展望)。
來到景觀台,可看到石門水庫。
來到神仙亭,可以休息的地方。
續往下行,步道好走。
來到長修亭,也是山友聚會的好地方。
續往下行。
這一段步道相當好走。
漂亮的步道。
接上大路,續往左行(溪石亭方向)。
看到十字插路了,直接往下是大九芎古道登山口。
往上走是溪石亭,旁邊有慈湖石門步道圖。
階梯往下是湳仔溝溪停車場,在此往階梯左下去湳仔溝溪停車場(承恩路旁),約685公尺。
步道往下,還算好走。
來到山神廟(土地公廟)。
經過竹林。
看到湳仔溝停車場了。
步道圖。
過馬路,進入停車場。
過吊橋往左走湳仔溝溪步道。
吊橋旁合影。
湳仔溝溪。
經水保局整治的湳仔溝溪步道。
漂亮好走。
整治後的湳仔溝溪,很漂亮。
要走約2公里才回到客家麵停車處。
幸好沒有大太陽,否則就辛苦了。
青青草地好風光。
原應該在此過橋走到承恩路回客家麵,但因為湳仔溝溪太美,就繼續往前行了。
景色很美。
看到龍形橋了。
因走過頭,所以在龍形橋左轉回去。
11點35分回到客家麵停車處,中午就在此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