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暖暖區暖東峽谷十分古道上五分山--1050625
(圖--荖寮坑步道)
五分山位於新北市平溪區與瑞芳區、基隆暖暖區的界陵上,海拔757公尺,為平溪鄉第二高峰,山頂有編號1065的二等三角點與編號1038的三等三角點基石各一顆,三角點位於箭竹林中,視野極,旁有「中央氣象局五分山氣象雷達站」,為編號12的台灣小百岳。
嶺頭福德宮後方山頭就是頂子寮山,海拔550公尺,山頂有顆無名基石,但無視野,大約一分鐘即登頂,山路途中可見望古山、中窯尖。
暖東峽谷位於基隆市之暖暖區東勢坑(位於基隆市童子軍營地旁),峽谷擁有完整的林相,沒有人工開發,所以鮮有汙然,空氣清新,溪水清澈見底,終年不斷,是親子戲水、郊遊、休閒的好地方。而十分古道就位於暖東峽古,是淡蘭古道的暖暖支線,沿途沿著東勢坑溪上游支流上行,至領頭的路雖不長,但是以陡坡直上,夏天走來也相當辛苦。自暖暖東行,越五分山鞍部,抵平溪十分寮,又稱「暖東舊道」,經此古道可再越嶺至頂雙溪,接草嶺古道至蘭陽平原,故這段路是歷史古道遺跡。今天我們只是這小段,是從峽古至鞍部嶺頭福德宮約1.3公里;嶺頭福德宮(是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土地公廟,廟上對聯字跡模糊,旁有一塊古碑, 字跡煙滅難辨,目前旁邊立一新碑,介紹這座十分古道最珍貴的人文遺跡)至五分山約1.8公里,此一路段的高點走於稜線,視野遼闊,風景秀麗,令人賞親閱目,但因為今天天氣太熱,走到往五分山里程2.1處,忽然覺得身體不適,就地休息,勝淵一人去五分山,回程右走了荖寮坑古道,探訪生態園區,才發現最精華的步道竟是荖寮坑道,也最有人文歷史。另外,因為今天忘了帶相機,所以用手機拍攝,畫質較差,所以下次再來記錄。
行車路線國道1號(中山高)過汐止、五堵後接62號快速道路,於暖暖出口下,右轉東勢街(台2丙),行約6公里即達暖東峽谷產業道路底的登山口。
在此要右轉進入暖東峽谷產業道路,即往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方向。
這裡就是暖東峽谷產業道路路底停車場,內有涼亭,一早就有人來此運動健身。
我們今天要走的是淡蘭古道暖東舊道,也就是所謂的十分古道,越嶺就到達十分寮,目前已改為五分山步道。
我們往五分山步道方向上山。
左方是儲水桶,是提供峽谷涼亭、洗手間使用的。
步道每100公尺有一個里程標。
走過小山澗。
來到與荖寮坑古道交叉處,先直行往五分山。
步道圖。
旁有石砌遺址。
目前五分山步道已做了整修,部分仍維持古道原貌。
新修築部分。
今天天氣炎熱,走沒幾公尺就氣喘吁吁。
來到石頭公廟處,里程700。
小巧的石頭公廟。
續往上行。
來到嶺頭,左往五分山,右下礦業博物館。
先上頂子寮山,約1分鐘。
頂子寮山,海拔550公尺。
來到嶺頭福德宮,以大汗淋漓,先休息一下。
已有2百年歷史的福德宮廟,這是石碑記事。
往五分山。
淡蘭古道地圖。
續往五分山,無遮蔭,天氣炎熱。
視野極佳,但太熱了。
續往五分山,還是石階往上,但快到稜線了。
稜線上風光,右方是十分寮地區。
五分山涼亭就在前方。
來到五分山休息涼亭。
從涼亭看五分山頂,因勝淵只走到涼亭。
從這裡登五分山。
五分山海拔757公尺,有一棵編號1065的二等三角點。
回程我們在這有遮蔭處休息,風很涼。
原路回。
來到往荖寮坑方向,續往左側荖寮古道走走。
一開始就是木棧道的上坡,但非常好走。
路很寬大,全程在樹蔭中,夏天的避暑好地方。
遺址。
荖寮生態園區,原始早年採礦地方,目前留有許多石砌建物遺跡。
前方也是遺址之一。
步道往下行。
又是礦區遺址。
往下回到停車場,即繞荖寮古道一圈,直行也會繞一圈回到這裡,先直行。
我們直行往礦場辦公室及排煙道看看。
步道非常寬大好走,風景也美麗。
休息區。
礦區排煙管遺跡。
辦公室遺址。
續往上繞一圈回去。
回到路口下行。
青礐遺址(染布的地方)。
這一段荖寮坑古道非常原始,空氣也清新,走起來非常好。
回到停車場,中午在此用餐及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