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三義關刀山、銅鑼雙峰山慈惠宮---1050507
(圖--關刀山)
關刀山位於苗栗三義鄉與大湖鄉交界處,在清朝時期也稱為「雞冠山」,是苗栗縣城風水龍脈之祖山,在龍西道路遙望可清晰的看到其雙背斜傾的山容,狀似三國演義裡關羽所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刀背而得名。關刀山,又稱草排山、插旗崠,山頂寬廣但無遮蔽,海拔889公尺,名列台灣小百岳,山頂上有一顆編號125的三等三角點,1935年發生的台中新竹大地震,震央就在這裏,當時非常有名,就像現在的南投縣九分二山一樣。關刀山也位於出關古道的南端,是日據時代苗栗公館鄉「出礦坑」至三義鄉「關刀山」的一條古道,全程約20多公里,稱為出關古道,因產業道路開闢而荒廢,近年來苗栗縣政府重修部份路段,以提供民眾作為登山休閒之用。
登關刀山有兩個入口,南邊入口由苗56鄉道,經茶亭到關刀山;北邊入口由130縣道沿出關古道到關刀山。出關古道是近年才重新修築的古道,總長6.5公里,其中由聖衡宮到關刀山這一段長約2585公尺,因為之前我們走過關刀山至聖衡宮之間的這段古道(出關古道關聖)原路來回上上下下好幾個山頭,所以今天打算以最輕鬆的方式登關刀山,而今天的行程,我們從北邊的聖衡宮進入出關古道,到達關刀山後,從南邊方茶亭下山(只要30分鐘就到)。南邊登山口設有小型停車場及公廁,登山口有「出關古道」的指標,旁側有一間紅磚舊屋,是昔日古道上的茶亭,供往來的商旅休息之用,而關刀山就位於出關古道的途中,走一趟約2小時20分鐘。
行車路線為國道中山高三義交流道下,往勝興車站(苗49鄕道),沿49鄕道走,左轉苗56鄕道,路旁有關刀山指標,即可到達茶亭登山口。
來到三義與大湖交界的薑麻園,把車停在130線旁停車場。這裡是停車場旁的風景。
早上9點多,山上景色優美。
關刀山登山口。從停車場往下走約50公尺,就是出關古道南段(關聖段)往關刀山的登山口。
9點20分,關刀山登山口往下走。
路旁有關刀山與出關古道紀事。
多年前爬過一次關刀山,本來下坡是鵝卵石階梯,現在已鋪設成水泥車道。
原來車道來到民宅(好像當成假日休閒小屋)。
宅旁種植許多紅肉李,因為今年寒流來襲,造成生長延後。
關刀山登山口。
我們在登山口合照,現在9點30分。
沿著水泥柱做成的階梯往上走。
一路往上行。
關聖段的里程標示,才走200公尺。
一開始步道寬大好走,沿途油桐花盛開,地上都是。
進入竹林,這個季節桂竹筍正茂盛。
步道前段先上後下,時有起伏。
這種步道是登山者的最愛。
步道下行,登關刀山會有上上下下的情形,所以有點辛苦。
下行,看到左方是苗栗泰安方向。
先一段長下行。
來到小山凹,續往上行。
步道旁合影。
來到這裡是下到最低點,前方開始是長陡上波,也是來爬關刀山最辛苦的一段。
一直陡上。
阿樹一步步往上爬。
終於走上來了,以為輕鬆了,後面還是沿稜線上下幾個小山頭。
路邊不知名的花。
出關步道標示。
稜線上看到雲洞山莊及瞭望台,剛剛就是從那裡走過來的。
步道沿著稜線走。
今天天氣很熱,早已汗流浹背。
以為前方就是關刀山,結果還要再走過一個小山頭。
竟然有桂竹與孟宗竹混合林,來到這裡關刀山就不遠了。
10點50分來到關刀山,海拔889公尺,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基石。
關刀山上合影。
續往南口下山,不走回頭路,早上已經把一部車放在茶亭登山口(苗56線旁)。
下山的路都是石階砌成。
下方會接上水泥路,路口是出關古道關聖段南邊登山口。水泥路往下行會到茶亭登山口,約要走900公尺。
出關古道口合影。
沿著水泥路往下行。
沒有車上來,主要是會車困難。
路寬好走,但有太陽就很熱。
11點35分來到茶亭,我已先把一部車停在這裡了。
回拍茶亭登山口,原來從這裡上山最快(到上方登山口900公尺)。
中午在三義吉祥樓用餐後,來銅鑼慈惠堂泡茶賞景。
慈惠堂前可停車,也可停下方。
慈惠堂前的無敵景觀。
堂前合影。
下方是國道1號及尖豐公路。
登高望遠,天氣晴時可看到通霄出海口。
停車場旁合影。
15點30分泡完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