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成都樂山大佛--1040518
(圖--成都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彿(因為從屬於凌雲寺以及樂山古稱嘉定,所以樂山大佛歷史上也被叫做凌雲大佛、嘉定大佛),位於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區東面3公里的凌雲山凌雲寺之側,靠近岷江、青衣江與大渡河三條河流的交會處,背靠凌雲山西壁,大佛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而樂山大佛的頭頂與凌雲山山頂平齊,足踏大江,有「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之譽,故於1996年,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唐代凌雲寺僧海通法師,見寺下岷江河水四季常流,每至洪汛時,江水滔滔,覆舟之事屢屢發生,為鎮水患,海通法師欲借佛力以減水勢,於是募款興建大佛雕鑿佛像,鎮水除患。據韋皋《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碑記載,樂山大佛從唐代開元元年(713年)開始鑿山闢建,隨即就有官吏藉勢索賄財物,海通為維護善款,便自挖一眼以明志,而由於工程浩大,僅開鑿了大佛頭部及胸部,未及佛像落成,海通法師便已圓寂,工程因而停頓,至後來的代理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主持開鑿了大佛胸部至膝部的工程,也獲得唐朝中央朝廷批准抽取地方鹽麻稅款作為開鑿大佛的資金;惟又因章仇兼瓊調任戶部尚書工程再停,直到四十年後的貞元初年,唐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出巨資重新組織,第三度恢復開鑿,開鑿了大佛膝部以下的工程並修建了覆蓋大佛的大像閣,終於在貞元十九年(803年)建成,前後共歷時九十年。(資料參考維基百科)
除樂山大佛外,山壁雕有護法二天王像,高約16米,寬約6米,身著戰袍,手持法器,右側有232磴的九曲棧道(俗稱九道拐),兩邊的山崖上還有許多歷代題刻和石龕造像,多已風化,參觀時要小心。
來到樂山市的已經12點多,先來當地的小吃街填肚子,中午時分,人潮很多。
包子店就在戶外切豬肉,很特別的街景。
街道感覺很現代,兩旁盡是綠樹。
豆腐腦是當地著名小吃,所以來試試(換算台幣乘上5倍就對了)。
油鍋中正炸著粉蒸牛肉及肥腸。
路旁的小販賣車裡子(櫻桃)、李子等時令水果。
還有樹梅、荔枝(玉荷包)。
我們的牛肉豆腐腦、粉蒸牛肉、肥腸,怕辣的就不要嘗試,因為四川的食物大多放許多辣椒、花椒及香料。
樂山市路旁的香蕉攤。
從樂山市岷江旁瞭望大佛,只能見一部分。
我們先搭船去看樂山大佛--這樣才能一窺大佛全貌,船票每人人民幣70元,搭船時間不到5分鐘,並不便宜。
從此一工作船上船。
岷江上的船屋,都是要去看大佛的。
需等到一定人數才會開船,我們約等了20分鐘。
岷江水,船要開了。
看完大佛的船回來了。
沿著將水很樂山大佛就在不遠處。
來到樂山大佛,先看到旁邊的守護神。
這條棧道是看完大佛後,回程往上行用的,避免人擠人。
這樣看更清楚了。
青衣江與岷江自此交會。
大佛左側的守護神。
大佛全景,從下山的階梯步道上的人,就可以看出大佛的壯觀,這尊依山傍水的大佛高71公尺,鑿開了整座山花了90年才完成,當年是多麼艱難的任務啊。
遠拍大佛。
於江上看完大佛後,船隨即離開。
來到樂山大佛陸路的門口,旁邊有許多人在邀導覽解說--每人60元。
我們在門口合照。
進入後就有導覽圖。
很快就來到蘇軾的墨寶--佛字,在此往右--凌雲寺及樂山大佛。
由此上大佛。
沿途都有歷代名人留字。
好像每個筆觸、文句都有故事。
約5分鐘就來到樂山大佛山門。
來到大佛旁的凌雲寺,香火鼎盛。
寺旁就是法相莊嚴的大佛,真的很壯觀。
逛樂山大佛的棧道是建於唐代,有500公尺,先往下在往上繞一圈後回到凌雲寺。
從棧道往下拍,往下走到大佛前。
棧道旁有許多佛像雕刻,歷經千年,雖有風化,但仍可看出精細的雕工。
因為棧道狹小,僅容身一人。
很快就下來到大佛。
這張可以看出大佛的比例。
回程的棧道風光。
兩河交會在此看得更清楚了。
回到凌雲寺旁的碑林,有空不訪多停留一下看看前人的遺跡。
海師洞,是當年海通法師的墓穴,裡面非常潮濕。
參觀古剎凌雲寺。
凌雲寺多為木造,大概近年有整修過,所以廟門很新。
出凌雲寺就是下山的碑林,由此往東門下山,完成繞大佛一圈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