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三義三通嶺古道(挑炭古道)--1030711
(圖--三通嶺看通霄地區)
三通嶺位於苗栗縣三義鄉雙湖村大坑山區,又稱大坑尾山,海拔473公尺,山頂有一顆編號1099的二等三角點基石,山頂也有一座山友亭及三通嶺石碑,因其連接三義及通霄,故取名三通嶺,相較於一般山頂的腹地狹小,三通嶺有個寬闊的相思林台地,視野極佳,這也是挑炭古道的中途休息點,步道取用當地的鵝卵石,逐塊舖設而成,步道沿途都是保存完好的樟樹、楠木、松樹,但以相思林、油桐為最大宗,也有很多在地原生種樹木,林相優美,走在古道中猶如置身在綠色隧道中,在炎熱的夏天來,雖然會汗流浹背,但山頂的涼風吹來,會讓人暑意全消。
今天的行程原本是下午去高美濕地,但因為高美濕地炎熱又沒遮陰,雖然午後但考慮再三,決定先來三通嶺走一下,再回翔園洗澡休息,晚上再去逢甲夜市的赤鬼吃牛排。三通嶺的行程是友人麗華建議的,來到三通嶺才發現我們曾來過,大概四、五年前吧,只是上次從通霄方向走過來,而且走的比較長,今天因天氣熱,所以走最精華的一段就好,希望在五點前回到翔園。
行車路線--國道中山高銅鑼交流道或三義交流道下,於三義火車站往銅鑼方向,不過陸橋走橋下接苗48縣約2公里就到三通嶺。
從三義火車站走苗48縣往通霄方向約2公里來到三通嶺,右側是牌樓。
牌樓上是進入三通嶺的地方。
三通嶺(挑炭古道)的步道圖。
(牌樓對面有挑炭意象圖 )
挑炭古道由來起於60、70年前,通霄和三義山區燒木炭行業興盛,大批木炭商人深入福興和大坑山區購買木炭,並雇請挑夫挑到三義火車站裝運輸出,當時山區炭窯林立,來往「挑炭古道」的挑夫絡繹不絕。早期古道雖已荒蕪,但在三叉河登山協會的勤耕下已逐漸恢復舊觀,而為整修「挑炭古道」的雙湖村長(三叉河登山會員)林德鈞將這條古道和社區總體營造結合,讓樂山者緬懷先民開山闢地刻苦耐勞精神,社區發展協會特別請木雕大師「傅學榮」創作一件「挑夫意象雕刻」,已擺置在苗四十八線大坑古道入口。這件和人一般高的挑夫,頭戴斗笠,滿佈歲月痕跡的臉上掛著笑容,光著上身穿短褲,肩挑木炭的造型,栩栩如生,呈現出先民安樂自在的心情,成為對「挑炭古道」印象深刻的意象指標。(資料來源:苗栗旅遊網)
約下午三點來到三通嶺古道入口,我們將車停在土角屋旁,這裡可停許多部車,來回約1個小時多一些。
停車處對面的人家種植龍柏,長得很茂盛。
步道入口處合影。
三通嶺古道又稱挑炭古道。
連水溝蓋都有意象圖騰。
登山口,步道是用鵝卵石鋪成。
奇石鋪上石頭並沒有更好走。
什麼時候步道旁又闢一條車道。
來有人前方的樹林間蓋別墅。
步道繼續往上。
步道又被新鋪的路切斷。
原來這裡規劃成一區一區的,每一區都標示販售的坪數。
天氣太熱,大家汗如雨下,所以大家在此休息一下。
來到交叉路口,往左是三通嶺,往右是松林步道。
路旁的標示。
看到這裡表示三通嶺快到了。
來到三通嶺休息區,上次來時有好多人在此午餐,他們是搭巴士來的。
約30分就上到三通嶺,非常輕鬆。
三通嶺又稱大坑尾山,海拔473公尺,編號1099的貳等三角點。
三通嶺的視野良好,可以看到海上的船隻。
也可以看到三義的地形地貌。
與層山之間的山景。
在三通嶺山邊合影。
雖然汗流浹背,但山上風大,還蠻舒服的,也在三通嶺碑前合影。
大坑尾山三角點合影。
在山上休息一下就下山前往翔園。
上來時沒有注意這一片樹林,其實蠻美的。
樹下竟然綠意盎然,頓時消暑不少。
走新鋪的路下山。
這裡也是標示一區一區,準備出售林地,前方是水泥路的終點。
水泥路終點往左,就接回下山的挑炭古道。
下山後來到翔園,在此住一晚,清晨的翔園很安靜,也很美。
要離開翔園,前往日南車站,大家合影。
翔園的別墅區真的很棒,我已來第三次,是休閒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