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關西鎮石光古道、面埔頂山--1021227
(古道上的桶柑)
石光古道又稱老虎山步道,位於新竹縣關西鎮石光里(石岡子—石岡子指石頭多的丘陵地),昔日是石岡子來往桃園龍潭間的農路,近年由石光社區發展協會及新竹縣政府重新整修該古道,成為的起點為石光國中,終點為茶園涼亭,全長約2.6公里,沿途設置涼亭、觀景台及木椅,古道被當地人稱為老虎山步道是因行經老虎山之故;另外從茶園涼亭至聖母山莊約1.4公里,這段為石光步道,約行程的三分之一,屬於柏油路面及部分水泥路面,寬大好走。(部分資料資料引用自--好客竹縣http://travel.hsinchu.gov.tw/page.aspx?wtp=1&wnd=63&id=311)
面埔頂山則位於石光古道旁,海拔295公尺,山頂有一顆編號40的三等三角點基石,山頂平緩寬廣,為雜木林包圍,並無視野可展望。
這二週台北非常濕冷,原本有人建議今天的行程改為年終聚餐,但是大家還是希望出來走走,所以我選擇這個避雨行程,沒想到賓果,今天天氣很好,是二週以來難得好天氣,我們真的很幸運,而今天的行程是從石光國中走到聖母山莊,下至118縣道,先將2部車停在聖母山莊下方的118線道旁,全部人搭兩部車去石光國中,這樣就可以避免走一段大馬路的行程。
行車路線為國道3號關西交流道往新埔方向(118線)行至石光里,右轉進入石光國中就可以看到古道的登山口;另一登山口則在下關西交流道走118線行至國道3號高架橋下(這裡還沒到石光里)旁水泥牆有聖母山莊彩繪,右側的產業道路(118縣道上有登山步道圖)是另一個登山口。
從118線道進入石岡子後,遇紅燈後的小巷子進入石光國中,巷子有彩繪的指引。
我們在石光國中前停車。
石光國中旁的巨大龍柏,從這裡進入石光古道,我們約從9點15分起登。
石光國中旁合影。
沿著柏油路就有石光古道的指標。
石光古道入口。
古道口合影。
豫章堂,這個三合院保存得很完整,進入古道前可欣賞一下。
過了豫章堂就是古道入口。
古道是由鵝卵石鋪成。
進入古道後就緩緩向上,都是石頭鋪成,難怪此地叫石岡子。
上坡走了10分鐘來到第一座休息涼亭,涼亭整理得很乾淨。
過了涼亭,路變得寬大平坦非常好走。
不過才走沒多久又開始緩坡向上了。
我們走過許多步道,發現客家庄不論是居住的地方,還是步道都整理得很乾淨。
這條步道也整理得很好,我們懷疑是否有人常來打掃,否則步道怎會如此澄淨。
這一段是步道中最美的一段之一。
石板路向上。
這一段是步道中粉美的一段,感覺剛除過雜草。
非常好走的鵝卵石步道。
來到稜線。
稜線上的景觀台。
景觀台上的風光,可看到關西地區的風光。
從這裡看出去是新埔地區。
景觀台合影。
回頭看景觀台。
景觀台下方的桶柑園的桶柑,顆顆飽滿澄黃,但還不到最成熟的階段。
過了景觀台就是寬大的產業道路。
產業道路都沒有車子,走了一段時間,都沒有指標,我還以為走錯了。
終於來到石光古道與面埔頂山的叉路口,右轉是面埔頂山。
木樁上有小小的路標,往面埔頂山3-5分鐘。
進來瞧瞧。
大概很少人走,但路跡非常明顯,路也很平坦。
很快來到面埔頂山,海拔294公尺,有一顆編號40的三等三角點。
面埔頂山合影。
面埔頂山下來後的水泥路往前,在第一個交叉要往右。
繼續往前就可以看到此美景。
芒花飄飄,正是冬日的寫照。
來到石光古道的盡頭,左去是往龍潭,往下是聖母山莊,這裡沒有任何路標。
涼亭旁是美麗的茶園。
涼亭旁是美麗的茶園。
茶園中合影。
往下的路已變成寬大的柏油路,是不是從這兒往下去聖母山莊,當下我真的無從判斷。
所以根據常情應該是往下才會到118線道,所以我們就從這兒的下山了。
走了一段很誇張的寬大剛鋪好柏油路,來到水倪產業道路。
來到這兒終於看道路標,往右下就是聖母山莊。
繼續往下走。
聖母山莊的圍牆。
圍牆內是聖母山莊的停車場。
聖母山莊禮拜堂,有牧師再引領唱聖詩。
這裡也是禮拜堂,大概這兒人少,所以周圍雜草叢生。
很大的一顆橄欖樹,上面長了許多油綠橄欖。
橄欖樹旁的小徑是下山的路。
沒想到還要走階梯下山。
長長得水泥階梯。
前方就是另一個登山口,也就是我們先前將二部車的停車處。
終於下山了。
聖母山莊入口合影。
走出露德聖母山裝牌坊。
來到118線。
剛剛上一張照片入口左側有石光古道的路線圖。